本報記者趙媛報道
昨天,國家統計局發布消息,今年頭兩個月汽車制造業利潤同比下降了61.5%,其中整車利潤下降78.4%,虧損面達50%以上。34家主要汽車企業中,10家利潤下降,13家虧損。這些數字是否代表汽車市場自此疲弱?整車價格會有何走勢?記者就此采訪了中國汽車工業咨詢發展公司首席分析師賈新光教授。
粗放式管理導致虧損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月份全國共生產轎車14.42萬輛,比上年同月下降23%。1-2月份全國累計生產轎車32.93萬輛,比上年同期下降1.5%。
轎車生產在經過1月份的短暫回升后,2月份再次明顯下降,當月產量接近兩年來的最低水平。對此統計數據,賈新光表示,春節因素是其主要原因:去年春節在1月份,而今年在2月,因此造成了同比產量下降。他表示,看汽車產量,一個季度的數據應該更有代表意義,預計3月份會有好轉。
如此,賈教授認為,1-2月份累計下降1.5%還是表明了轎車市場的疲弱態勢。賈教授分析,鋼材價格上漲、匯率和整車價格下降等因素對企業利潤造成了一定影響,但最根本的還是中國汽車行業管理水平過低,對成本的控制能力不夠造成的。“材料漲價、匯率等因素,在國外汽車行業都是很正常的,不能成為利潤下降的原因。2004年中國汽車市場增速達到了15%,這在國際上絕對可以視為高增速了,在這種情況下仍然虧損,那一定是我國企業粗放式的管理不講究成本控制而造成的,而日本有些企業甚至在負增長時還能實現贏利。中國企業如果不能提高管理水平,解決高增速下的低贏利現狀,就不能擺脫利潤下降的尷尬境地。”
“整車價格下降擠壓了我國汽車企業的利潤空間,以前大手大腳還不至于影響到利潤,但現在降價后,很明顯會感覺到利潤變小的壓力。”
汽車價格總體走低
汽車企業利潤的下降、原料上漲、匯率等因素會怎樣影響汽車的價格?“由于今年取消進口車配額,采用自動許可證,但新的許可證發放尚未開始,原有的許可證延期使用,所以目前進口車貨源不足,導致價格上漲。而國內經濟型轎車由于材料在車價中占的比例較大,因此也面臨著漲價的壓力。而中高檔車由于技術含量對價格的影響大,整車的價值高,所以不著急漲價。”賈新光表示,從總體來看,汽車價格走勢還是向下的,是一個穩定的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