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膠南珠海街道辦事處祝家莊的果農簡直是高興壞了,今年他們種植的凱特杏雖然尚在“閨中”,但早已找到了“婆家”,并有了收購“訂單”和訂金。在村民楊仕富的大棚里,他一邊侍弄杏樹一邊樂呵呵地與我們交談,他告訴我們說:“杏子離成熟銷售的時間還有一個多月,但村里的干部從三月初就開始忙
活著與青島、南京等一些大的水果商場聯系,這樣,我們不用出村就可以掙到現錢了”。 祝家莊村是一個純農業村,近年來,該村兩委會始終把農民增收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落腳點,引導村民加快發展高效創匯農業。自1999年這個村從外地引進美國凱特杏試種以來,如今已發展到115個大棚,經過精心管理,長勢良好,坐果率也到了高峰期,每個大棚每年的最低收入都在7000元以上。通過幾年來的摸索該村發現,由于凱特杏的儲存期短,而且每年的成熟期在5月初,氣溫也已回升,一旦銷售不及時就會腐爛,直接影響了收入,前幾年最多的一個棚因腐爛導致減少收入近2000元,為此果農也很頭痛。為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實際問題,保護農民的種植積極性,從今年三月份,該村兩委會通過電話和派人走出去的聯系辦法,幫助果農聯系客戶,推銷產品,同時還在因特網上刊登了銷售信息,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來人、來函提前訂購的客戶一個接一個。截至目前,就已有80%尚在“閨中”的杏子找到了“婆家”,為果農增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韓軍營張宏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