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膠州市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擴大經濟總量、優化經濟結構的重中之重,嚴格考核激發招商內在動力,突出大項目和產業集群招商,不斷優化項目載體,項目積聚步伐明顯加快,規模集聚效應初步顯現,全市已形成汽(機)車造船配件、鍋爐輔機、家電電子、鋼結構制造、輕工紡織、食品加工、木器廚具等優
勢產業集群。從去年至今,膠州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345家,實現工業增加值92.1億元,利稅12億元。 ———嚴格考核,激發招商動力。為提高廣大干部應對挑戰和破解難題的能動性和積極性,膠州市制定了招商引資、項目開工建設以及軟環境治理等方面的考核辦法,新成立目標管理績效考核辦公室,加大考核力度。去年對全市18處鎮、辦根據劃分出的三大經濟方隊,分兩次對招商引資及項目開工建設情況進行了考核,對考核排名末位的鎮、辦,責成其向市委、市政府作了書面檢查,黨委書記在當地媒體上公開談不足、找差距、定措施,并將考核結果記入年終總考核得分,與獎懲及干部任用掛鉤。通過加大考核力度,徹底掃除了部分干部的消極畏難情緒,調動了上上下下干事創業的積極性,迅速掀起了招商引資及項目開工建設的高潮。去年全市新開工項目1350個,完成建筑面積近400萬平方米,最多的鎮達到91個。 ———準確定向,培育產業集群。堅持“三個突出”,重點引進高科技項目、國內外名牌企業、重大的機械裝備制造企業,提升招商引資的層次和水平。突出引進龍頭項目。充分發揮九個專業招商局的作用,圍繞機械制造、家電電子等主導產業,集中引進經濟實力強、帶動能力強的大項目。新引進投資1000萬美元的世界五百強企業泰國正大、投資8億元的海源實業等一批大企業,帶動了一大批項目前來配套生產。如引進總投資10億元的青島DND項目,已帶動13家企業為之配套生產,后續還將有幾十個項目加速跟進,預計總投資將達到20億元,形成一處面積達2平方公里的機電電子、生物化肥生產區。突出引進配套項目。圍繞青島四大產業基地,發揮膠州制造業傳統優勢,強化中下游企業招商。先后引進機車配套企業14家,其中投資1.5億元的青島邦和機械有限公司已經建成投產,投資3億元的四方新材料公司正在加緊施工。新引進機械制造企業75家,其中投資2870萬美元的中集特種集裝箱制造項目已經投產,投資2.3億元的海眾鍋爐等廠房主體工程已經完成。突出引進產業集群項目。通過韓國廚具產業協會,成功引進了韓國賢東、孝信兩家廚具龍頭企業,帶動總投資6500萬美元的8家配套企業整體轉移。目前已有凱萊新、孝信等多家企業投產,商貿經營區、廚具展示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隨著韓國ACO等貿易公司跟進,形成了完整的產、供、銷產業鏈。整體引進韓國纖維工業組團,總投資達5000萬美元,共有15家企業整體搬遷,目前全市成規模的紡織企業已達到65家,紡織產業發展迅速。 ———三管齊下,提高產出效益。注重在土地挖潛、優化載體、提高投資強度上下力氣,拓展新的發展空間。收地縮院,積極盤活存量土地。對容積率低于30%的項目,大力推進收地縮院,通過“促”“收”“轉”等辦法,共依法收回閑置土地1700余畝,盤活閑置廠房10萬多平方米,吸引資金近1.5億美元,落戶項目30個。其中利用閑置廠房引進韓國信一家電項目,總投資達4000萬美元。優化載體,提高工業集聚區承載能力。按照“突出優勢、撤銷整合、明確功能、集約用地”的原則,共撤并園區16個,重點發展東部、北部工業區,先后投資4億多元對工業區進行基礎設施配套,將分散和零散的土地連接在一起,并強化產業相互銜接和配套,使其走上規范化、集約化和特色化發展之路。目前全市80%以上的項目、70%以上的稅收和出口創匯來自重點工業區。堅持標準,嚴把項目準入關。制定嚴格的項目落戶標準,對五類高污染、高耗能項目堅決說“不”。依據這一標準先后取消待簽項目50余個,涉及資金7億元,其中包括投資4億元的焦炭生產項目。打破項目在用地上的鄉鎮區域割據,制定和修改招商獎勵和稅收分成政策,在全市范圍內統一配置項目,去年以來先后協調落戶項目30余個。目前,全市土地利用效率和單位面積投資強度明顯提高,全市工業區每平方公里投資額平均達到5億元以上。(本報記者梁學勇本報通訊員趙法文安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