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教科書六大謊言
南京大屠殺的事實仍然只字未提
每隔4年的4月,日本都要出版重新審定的教科書。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即將出臺的教科書自然格外引人注目。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提前拿到了這本由新歷史教科書編纂會編寫、由日本文部
科學省審定、將于4月上旬出版的新歷史教科書。
皇室“是日本在世界上優秀的原因”?
“以天皇為中心”的國家觀被大力強化。
“神武天皇”是日本傳說中的人物,是“天照大神”的子孫。在教科書里,神武天皇東征的傳說被寫成了歷史。教科書在注釋中特別注明:“神武天皇即位的日子換算成太陽歷為2月11日,是日本的建國日。”
在第二章《近世的日本》介紹新學問和思想動向時,介紹了伊勢松阪(三重縣)的本居宣長的學說:“通過研究《古事記》,發現在接受儒教和佛教影響以前,日本人思想樸素。特別是皇室,一脈相承,萬世一系,是日本在世界上優秀的原因”。
書中對明治時期的《大日本帝國憲法》和《教育敕語》大加贊揚,同時為天皇開脫戰爭責任。書中寫道,大日本帝國憲法“首先規定天皇統治日本,然后實際的政治根據各大臣的輔弼(助言)進行,天皇不負政治責任。”教科書還辟出專節介紹昭和天皇的功績。
南京大屠殺“實際情況仍在爭論”?
書中繼續否認侵略戰爭罪行。
教科書在朝鮮半島和日本單元里寫道:“自古以來,朝鮮半島是中國先進的文明傳到日本的通道,然而,整個朝鮮半島如果在與日本敵對的大國支配下,日本的獨立岌岌可危,日本必須注意朝鮮半島的動向。”正因為如此,日本要吞并朝鮮,并和清朝發生甲午戰爭。
日本占領中國東北以后,中國爆發了抗日運動。教科書污蔑說,中國人“由于受到通過暴力實現革命的蘇聯共產主義思想的影響,出現了過激的特點,抵制日貨、襲擊日本人的排日運動活躍”。日本發動“9·18”事變,占領東北三省的原因也是由于所謂的“中國排日運動激烈”。
在《西安事變》單元中,該書強調:“共產黨獲得了喘息,潛入國民黨內部,大肆推進將日本引入戰爭的破壞和挑釁活動!币簿褪钦f,中日戰爭是“由共產黨挑唆引起的”。
盧溝橋事件是由于“中國一側對日持續射擊,進入戰爭狀態”。1937年8月在上海也是所謂的“兩名日本士兵被射殺,以此為契機,日中間沖突全面擴大”,“發展為以后8年間的日中戰爭”。教科書把日本描寫成在戰爭發展的整個過程中都是被動和被迫的,戰爭的責任似乎完全在中國。
日本對中國人民進行殘忍的屠殺,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有2000多萬人死亡,其中南京大屠殺就殺害30多萬中國人,對此,教科書只字未提,而是竭力為自己辯護。書中說,“沒有一個國家在戰爭中沒有任何殺害和虐待非武裝人員的事情,日本也不例外!标P于南京大屠殺,教科書則竭力否認,在注釋中寫道:“在后來的東京審判中,認定這時日本軍殺害多數中國民眾(南京事件),關于這一事件的實際情況在資料上也出現了疑點,有各種各樣的見解,現在仍在爭論”。
“日本給東南亞和印度人民帶來獨立的理想”?
在書中,日本還被說成了“解放者”。
教科書在《滿洲事變》單元中說:“滿洲國五族和諧,以建設王道樂土為口號,由于日本重工業的進入,實現了快速的經濟增長,中國人等人口流動顯著增加,滿洲國建國逐漸成為事實!
在《大東亞會議和亞洲諸國》單元中說,日本占領廣大的東南亞地區,“給東南亞、印度人民帶來獨立的理想”!坝《饶嵛鱽、緬甸在日本軍的指導下建立了軍隊”,“在日本占領各地區實行了軍事統治,當地的獨立運動領導人,為了脫離歐美實現獨立,與日本軍事當局合作”。
日本為了爭取亞洲各地區的合作,“1943年11月,在東京召開了大東亞會議,滿洲、中華民國(南京政府)、菲律賓、泰國、緬甸和自由印度臨時政府的代表參加了會議。會上發表了對抗聯合國的大西洋憲章的大東亞共同宣言,提倡由各國獨立自主,相互合作實現經濟發展,消滅種族歧視,這次會議以后,日本提出排除歐美勢力,由亞洲人建設大東亞共榮圈的戰爭口號”。
“后來日本敗戰撤退之后,這些殖民地在數十年間陸續靠自己的力量實現了獨立,有的日本士兵留下來參加獨立戰爭,日本進駐南方本是為了‘自存自衛’,但結果卻帶來了亞洲諸國獨立時間提前的效果。”
在這里,日本成了整個亞洲的解放者,戰爭的目的是為了建設王道樂土,從歐美國家的壓迫下解救亞洲人民。書中對日本勝利的戰爭如甲午戰爭、日俄戰爭、日軍偷襲珍珠港都進行了大肆渲染。字里行間可以看出,日本右翼仍沉浸在戰爭勝利的瘋狂之中,對失敗的戰爭則轉而歌頌日本士兵的“勇武”。
教科書在《大東亞戰爭(太平洋戰爭)》單元中寫道,“和美國的生產力差別逐漸表面化,日本被迫進行缺乏武器彈藥的苦戰,日軍將士發揮敢斗精神,仗打得好!痹凇稇饡r生活》單元中寫道,“一切物品不足,連廟里的鐘等金屬為了戰爭也貢獻出來,生活物資極端貧乏,然而,在這樣的困難中,眾多國民勤奮工作,努力堅持,這是希望戰爭勝利的行動!边@里對日本軍國主義發動戰爭給本國人民帶來的災難也沒有絲毫的反省。
日本只是“戰爭的受害者”?
新教科書在《戰時的生活》單元中強調了日本遭受空襲:“在戰爭末期,國民直接遭受戰火的襲擊”,“1945年3月10日,東京大空襲,一夜之間約有10萬市民喪命!
“4月,美軍在沖繩島登陸,日本軍死者約94000人,一般平民也有94000人死亡。”
“8月6日,美國在廣島投下世界第一顆原子彈。8日,蘇聯違反日蘇中立條約對日宣戰,9日,侵略攻擊滿洲,同時,美國在長崎又投下原子彈!
“蘇聯破壞日蘇中立條約,侵入滿洲,對日本平民施暴,掠奪和殺害,而且把包括日軍捕虜在內的60萬日本人帶到西伯利亞,讓他們從事殘酷的勞動,大約十分之一的人死亡!
這里日本變成了被侵略的對象。教科書說到自己被害時,不反省為什么會如此,不提對別國犯下的滔天罪行是原因,只說自己受害,好像在那場戰爭中日本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強加的”戰爭反?
教科書還為戰犯翻案,否定日本和平憲法。
在《占領下的日本和日本國憲法》單元中說,“聯合國軍總司令部要求修改大日本國憲法,日本已經有大正時代民主的經驗,認為通過對憲法稍加修改,民主化是可能的,然而,聯合國軍總司令部僅用1周時間就向日本政府提出了自己制定的憲法草案,強行從根本上改變憲法。政府對聯合國軍提出的憲法草案感到震驚,但如果拒絕,怕天皇的地位受到威脅,不得不接受!痹谧⑨屩姓f,“根據海牙陸戰條約占領軍改變占領國憲法是被禁止的。”
關于《東京審判》單元中說,“在東京審判中宣布被定為戰犯的戰爭中的領導人全部有罪,東條英機首相等七人被判絞刑,判決中被告被認為是對和平犯罪,這是發動并非自衛戰爭的戰爭罪行,用這種罪行懲罰國家領導人在此之前沒有先例。”這里又把東條英機等人發動的侵略戰爭說成是自衛。
對于熱愛和平的日本人民對戰爭的反省,教科書給予了幾乎徹底的否定。教科中寫道:“聯合國軍總司令部占領后不久,對報紙、雜志、電臺、電影等一切言論進行審查,通過媒體宣傳日本戰爭的確不正當。這種宣傳和東京審判一起,讓日本人產生對本國戰爭的罪惡感,對戰后日本人的歷史觀產生影響。
臺灣“在中國統治之外”?
在《出兵臺灣和琉球》單元中,教科書中介紹了1871年漂流到臺灣的琉球島民被當地的高山族殺害一事!叭毡鞠蚯逭肪繗⒑α鹎驆u民的責任,清稱臺灣的居民是‘化外之民’,回避了責任!
注釋中把“化外之民”解釋為“國家統治沒有達到的人”。其實“化”指的是文明開化程度,“化外”是儒家禮儀之外,與主權沒有關系。這一注釋說明日本右翼認為中國從沒有對臺灣行使過主權,與“臺獨”是一丘之貉,都希望把臺灣與中國分裂出去。
應該指出的是,新的教科書送審本并不是什么新鮮貨色,是極右分子經常發表的言論,和2001年通過新的教科書編纂會編的教科書大同小異,只是有些提法更加露骨而已。
令人遺憾的是,這種極右分子的觀點在日本也能堂而皇之地進教科書,日本的教育當局也居然給予審定,而且從上次的經驗來看送審本很可能通過。人們不禁要問:用這種反映軍國主義分子觀點、歪曲歷史的教科書教育中學生,到底要把青少年引到哪里去?難道還想讓他們重蹈二戰的覆轍?
2001年通過的歷史教科書采用率不到百分之一,這次新歷史教科書編纂會希望送審的教科書采用率能達10%,一些右翼政客也在遙相呼應。■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日本歷史教科書問題的實質,是日本能否正確對待過去那段侵略歷史,并以正確的歷史觀教育年輕一代。日本只有正視侵略歷史,將歷史真相原原本本地告訴年輕一代,才能真正汲取歷史教訓,與亞洲近鄰友好相處。
韓國總統盧武鉉3月23日強調,韓國政府決不坐視日本將侵略歷史合法化。日本過去對侵略歷史所作的道歉應以真誠的反省為基礎,并且應當付諸實際行動。盧武鉉說,韓國政府將通過外交途徑堅決要求日本停止歪曲歷史。
韓國統一部長官鄭東泳3月22日在漢城強調,日本要想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就必須得到鄰國的信任。鄭東泳指出,日本“是否為真正謀求和平的國家,引人疑慮”。日本“首先應當回過頭來看看自己”!觥 恫t望東方周刊》記者何德功/東京報道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