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北京3月27日電北京市東城區綜合運用信息技術開創的“萬米單元網格”城市管理新模式,自去年底問世以來,引起百姓、專家學者和政府部門強烈反響。 北京市東城區位于首都城市核心區。為全力打造“首善之區”,徹底改變城市管理條塊分割、資源分散,“八個大蓋帽管
不了一個大草帽”,管理滯后于發展的問題,東城區自2004年初開始探索改進城市管理體制,創建新的綜合管理模式。他們集合應用十幾項信息技術、地理編碼及網格地圖技術,并銳意改革行政管理體制,強化監督評價功能,創建了“萬米單元網格”城市管理新模式。 “萬米單元網格”模式大致以1萬平方米為基本單位,將所轄城區劃分成若干個網格單元,由專職城管監督員對所分管的萬米單元區域實施全時段監控,發現問題隨時上報。此外,還向社會公布了舉報城管問題的特別號碼“13910001000”。新設立的“東城區城市管理監督中心”接到城管監督員和市民反映的問題后,馬上進入處理和監督程序。新設置的“東城區城市綜合管理委員會”接到監督中心的情況通報后,立即指令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現場處理。所有處置過程及處理結果均由電腦自動記錄,作為情況復核和評價職能部門的依據。
記者在北京市東城區新成立的“城市管理監督中心”電子大屏幕上清晰看到,全區25.38平方公里面積被劃分為1652個萬米單元網格。運用地理編碼技術,6大類、56種涉及市政設施等方面的168339個城市管理對象準確標注在網格地圖中。記者在大屏幕上目睹了這樣一個實例:府學胡同口公廁的不銹鋼門框上梁一端脫落,城市管理監督員發現后,用“城管通”(一種類似手機、具備可拍照移動電話功能的信息采集器)向監督中心發來文字和圖片信息,監督中心馬上通知“城市綜合管理委員會”處理。不到1個小時,監督員又發回圖文信息報告已修復完畢,安全隱患消除。
在創建新模式過程中,東城區建立了一支城市管理監督員隊伍,他們大都是本區下崗的“4050”人員和失業人員。
據了解,新模式自去年10月試運行以來,東城區對城市管理問題發現率達到90%,任務派遣準確率達到98%,問題處理率達到96.5%。今年2月20日,新模式正式對社會開放,轄區所有居民百姓、社會成員都可以通過城管特別服務號碼隨時報告諸如井蓋丟失、環境臟亂、施工擾民等問題。東城區創建的城管新模式在試運行階段就引起了有關專家和政府職能部門的高度重視。今年2月,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將東城區“依托數字城市技術創建城市管理新模式”列入國家信息化示范項目。在項目驗收報告上,專家們認為“萬米單元網格”城管新模式建立了第一個較為完備的城市管理地理編碼數據庫,填補了國內空白,具有鮮明首創性特征,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對其他地區和領域有普遍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