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承包門診”、“私人承包藥房”、“私人承包醫療檢測設施”背后都是醫療腐敗
昨日一位叫敏的南京醫師向晨報透露:南京一些中小型醫院醫療腐敗“潛規則”已有升級版,一部分醫院已由原先的“激勵醫生多開處方值”升級到“私人承包門診”、“私人承包藥房”、“私人承包醫療檢測設施”……關于醫療“腐
敗潛規則”一事,歡迎讀者積極舉報,致電晨報熱線84701110。
醫院被分塊承包給個人
敏(化名)是南京某醫院的一位副主任醫師,據其稱,他們醫院有一兩家分院,其中一家分院原是某社區醫院,不久前搖身變成了該院分院。現任院長是敏的同事,他調至社區分院后,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他將醫院門診、藥方、檢測設備一一轉包給各位醫生和醫務工作者手中。這樣,醫生們為了超額完成任務,不僅互動,還保持了“潛規則”里多開處方值一事,而且使盡了“招數”,到處尋找“病員”,大賺患者的救命錢。
昨日上午,記者以敏的病員身份來到敏所在醫院的分院,一個小小的社區醫院竟掛上了某醫院分院的招牌,各種特色專家門診一字排開。敏告訴記者,這樣的小醫院為了吸引外地病員,都打“特色門診”招牌。記者來到藥房旁邊的專家門診,這位“專家”獲悉敏是主任醫師后,稱自己就是藥房老板,藥房已被他承包,其他門診也被各位醫生承包,過去沒有承包前,醫生的處方值的確很高,獎金也高,可由于一些藥的利潤空間較小,醫院賺得并不多,現在藥房、門診、檢測科都承包后,大家是互動的,不僅保持了原先處方值高的優勢,而且基本做到了“每病必測,掛水方能治好”的互動醫療體系,醫院、醫生都得到了實惠。
常規藥暴利超過500%
王小姐原是南京一家醫藥有限公司的業務經理,剛辭職不久。昨日她看完晨報關于“為民醫生王志成挑戰醫療腐敗潛規則”一事的報道后,一大早來到晨報,向記者提供了常規新藥的暴利證據。王小姐稱,她一直尋找機會,打算向社會公眾公布常規新藥的暴利事實,由于朋友的勸阻,遲遲沒有向媒體反映,看了晨報的報道后,她被王志成感動,特向晨報提供她從公司拿來的常規藥物供價表。記者從王小姐手中提供的供價表中看到,目前各家醫院“爭先恐后”訂購的常規新藥,其暴利空間已遠遠超過國家所規定的40%左右的利潤空間,而是500%左右的暴利空間,一些新藥甚至已經達到1000%的暴利。比如目前各大醫院為感冒患者提供的“頭孢他啶·立健亭”,醫藥公司給醫院的供價為每支6.5元,可一些醫院向患者收取的費用已高達50元左右,其暴利空間絕非患者所能想像的到的;再比如“氨甲環酸注射液”,醫藥公司的供價只有2.5元,而南京的一家大醫院向患者收取的費用是每支17.20元……
為了核實王小姐表格的真實性,昨日記者以進貨商的身份分別致電一些藥物廠家,結果證實王小姐表格中的供價數據是真實的。
8萬元的設備回扣4萬元
南京一名已成“階下囚”的醫院院長在其悔恨書中稱,“杜絕回扣的最好辦法就是不能采購一人說了算……”記者調查南京醫療腐敗潛規則升級一事時,鼓樓區中醫院的一位醫生稱,醫療回扣已經成為潛規則里不衰的“經典”,盛行十多年了!
據這位醫生介紹,他的一位朋友專門從事一家醫院的藥物采購任務,開始他還比較正直,拒絕回扣,比如這位朋友最初擔任采購任務時,曾為醫院采購一臺檢測腦血流的“金顱多普納儀器”,當時報價單位開出了20萬元的價格,這位朋友經過“殺價”,同樣品牌同樣產地的儀器,最終以8萬元成交,后來廠家提供發票時,竟給出了12萬元的發票,稱4萬元算是“回扣”,讓這位朋友自己報銷,結果遭到拒絕,最終廠家重新開出了發票。可隨著時間的推移,朋友變了,幾乎每筆藥物都要回扣,當醫院換人采購時,由于同樣藥品的比價不同,最終這位朋友東窗事發。
回扣是醫療腐敗潛規則里不衰的“經典”,這與權力有一定的聯系,畢竟現在醫院的采購業務集中在少數權威人士手中,只有實行采購透明化、全員參與的方式,才能徹底杜絕“回扣”腐敗之風,南京不少醫院已經成立了采購小組,這在一定程度上拒絕了“回扣”。
責任編輯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