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化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與人、人與自然以及自然系統之間的和諧共生。生態化城市建設既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高尚事業,又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城市是一個十分脆弱的人工生態系統,因而生態化建設對城市來說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西安提出生態化發展理念,是遵循城市發展規律、順應時代潮流的戰略選擇。
城市功能布局生態化
從統籌城鄉發展、保護耕地和自然生態環境及歷史文化遺址的角度出發,按照一城多心的發展模式,合理調整城市空間布局,形成以城鄉人口聚居區為結點,以生態林草綠地廊道、斑塊為聯接的網絡系統。疏解老城區的部分功能,外圍區縣按各自生態條件、產業特色分擔西安市區部分城市功能,與中心市區構成生態、產業密不可分的網絡系統。以大西安為核心,促進資源優勢整合,與周邊城市形成一體化城鎮發展格局,實現產業互補、環境共生和協調發展。
城市產業生態化
堅持資源“減量、再生、循環”的原則,加快發展循環經濟,推廣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和新設備,重點發展水和空氣污染防治、廢棄物處理及儲存、環保監測儀器儀表制造等技術和裝備,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積極推廣生態工業,實施“環境友好企業”計劃,逐步走上清潔生產、綠色消費之路。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農業循環經濟,走基地化、園區化、設施化的道路,加強河流、水域、道路、農田林網等農業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和建設。禁止施用有殘留和殘毒的農藥化肥,提倡施用有機肥、農家肥,積極推廣生物防治農作物病蟲害技術。大力發展金融、商貿、旅游、教育、會展、房地產等低能耗、無污染、人性化、知識化的都市產業、文化產業和現代服務業。
城鄉居民生活空間生態化
以大量栽植適宜本地自然氣候條件的樹種為主,多植樹、兼種草,在市區和小城鎮大幅度增加林草綠化覆蓋率,擴大公共綠地面積,積極推進社區園林化建設和生態化居民休閑、文化廣場建設,盡可能減少水泥硬化地面,創造舒適、愜意的生態化人居環境。完善城市帶狀林草綠地系統,建設均衡分布的喬、灌、草多層立體綠化帶,使城市中心綠地與城郊綠地生態系統相連結,形成適合動物尤其是鳥類遷移、繁殖的通道。科學規劃與布局城市建筑、園林和林草綠地,大力倡導屋頂綠化和垂直綠化,倡導生態建筑和綠色建筑。
城鄉居民觀念行為生態化
積極宣傳和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價值觀,培養市民的環保意識和生態倫理道德觀,逐步把生態、環保納入法制化軌道,促使人們在吃、穿、住、行、用、娛等方面形成環保的行為模式和消費方式,使愛護生態、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蔚然成風。
創建節水節能型社會
對水資源實行統一管理,對用水實行總量控制,提高中水使用率,形成政府調控、市場調節、法規制約、公眾參與的用水、節水運行機制。農業用水要大力推廣噴灌、滴灌、微灌等先進的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工業用水要限制和淘汰高耗水項目,推廣使用先進的節水工藝和設備,提高重復利用率;生活用水要依靠調整水價,推廣使用節水器具,積極培育和強化市民的節水意識。通過節水試點城市建設,帶動市民對煤、電、油、氣、糧等能源與資源厲行節約,大力推廣節能設備、節能材料和節能產品,減少能源消耗,積極創建資源節約型社會。(記者
張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