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杭州,不僅各類金融機構的數量會比現在多得多,總部在杭州的金融機構也可能比現在多,外資企業能得到外資金融機構的服務,本地的金融機構或許會出現境外戰略投資者,還可能變成金融控股公司。昨天,杭州市政府召開金融服務業發展大會,提出了建設長三角區域性金融中心的目標。
建設區域性
金融中心,杭州的條件得天獨厚
杭州是全國金融機構種類最早齊全的城市之一,到2004年年底,杭州共有金融機構149家,從業人員2.9萬余人。經過20多年的改革發展,杭州已基本形成了以銀行、證券、保險、信托為四大支柱,以其他非銀行金融業為補充的金融服務業體系。截至2004年年底,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達到5707余億元,比當年年初增加979余億元;杭州的金融發展水平盡管低于上海、南京,但比長三角其他城市要好,且接近上海、南京。杭州不僅在浙江省內確立了金融中心的地位,在全國也有顯著的地位和影響,金融發展水平、綜合競爭力在長三角15個城市中位居第三。而且,杭州在長三角15個城市中連續14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勢頭。杭州能比其他城市更快地接受上海的輻射。
大力發展金融業是杭州發展的需要
保險監管部門的一位負責人說,如果有幾家保險公司的總公司設在杭州,保險資金留住10天、半個月、一個月,對地方經濟的支持就會很大。因此,發展金融業是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動力所在。
杭州的金融軟件很有優勢,發展金融業可以促進中小企業擔保體系的完善,促進房地產業的持續、穩定發展,促進財務審計、資產評估等中介領域的發展,促進商貿流通業的發展。因此,發展金融業也是進一步推動杭州現代服務業的內在要求。
據統計,在周邊城市中,上海有外資金融機構75家,南京有3家,蘇州、寧波各有兩家,相比之下,杭州在這方面是明顯的“短腿”。發展金融業,尤其是大力引進外資金融機構,可造就更為開放的金融環境,吸引外資企業設立研發機構。
同時,發展金融業也是接軌上海、建設區域性金融中心的客觀需要。上海是金融體系的“一級批發商”,需要在杭州這樣的腹地建設“次一級的批發商”。
為了這個目標,杭州這么做
發展金融業,杭州定下了這樣的目標:2010年打好基礎,2015年形成區域性金融中心基本框架,2020年成為區域性金融中心。在努力過程中,杭州將借勢發展(借上海之勢),與上海開展金融領域的高層次合作;與上海錯位發展,上海做“批發業務”,杭州就做“零售業務”,并以中小企業、個人客戶為重點服務對象,上海有場內交易市場,杭州可建場外交易市場;同時,政府、金融機構將聯動發展,積極推動信用杭州的建設。
杭州是全國第一個中資銀行分行齊全的城市,目前仍要發揚品牌優勢,及時引進新建銀行(如恒生銀行)來杭設置分支機構;現在總部在杭的銀行只有浙商銀行和杭州市商業銀行,短期內引入銀行總部可能有困難,但要努力設立總部運營中心,如數據中心、票據中心、研發中心、銀行卡中心、清算中心。
到2004年底有48家外地證券公司在杭設立機構,但基金公司一家也沒有。杭州要加大證券公司來杭集聚的力度,爭取總部在杭的證券公司成為QFII境內證券投資代理商;努力實現基金管理公司零的突破;加快資本市場服務業對外開放,引進符合我國開放條件的證券、基金、咨詢服務公司,引進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和風險投資機構。
鼓勵外資保險公司及港澳臺保險公司進入杭州市場,推進保險市場主體的專業化運作,注重培育和發展農業保險公司等專業性的保險公司。
因地制宜。發展信托投資公司、租賃公司、財務公司、風險投資公司、信用擔保公司等。
加快產權交易市場化改革步伐,做大杭州產權交易市場平臺。
組建地方金融控股公司,推進金融服務業集團化、多元化、綜合化。(虞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