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上海房地產界權威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上海市政府有關部門正在研究房地產稅的有關方案,但最終出臺的時機可能還要看房價走勢。據透露,上海市政府對當前的房價極為關注,一季度的房價走勢將成為決策的重要依據。
今年3月20日,財政部副部長肖捷明確表示:今后一段時期將重點推進房地產稅改革。
據透露,目前房地產稅試點城市正在篩選之中,而中國稅務學會正加緊研究房地產稅適宜的開征時間,并積極建議有關部門采取固定稅率征收方式。
房地產稅是針對土地、房屋等不動產,要求其所有者每年都要繳付一定稅款,應繳納的稅值可能隨著房地產市值的升高而提高。在國外,此項稅收所得歸地方政府,而國內,也傾向于并入地稅,因為各地的發展情況不同,如果作為國稅勢必難以調節。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易憲容指出,征收房地產稅對房價上漲有明顯抑制作用。房地產稅實施后,在房地產的持有階段,業主將向政府繳納相應的稅款,擁有的物業越多,所交的稅款也就越多,這勢必提高房地產的持有成本,因此,購房者在買房時就會考慮是否要購買多套房產,而已擁有多套房屋的業主也會考慮將手中多余的物業套現,這樣整個房地產市場的投資性需求會削弱,進而抑制投機。
正是房地產稅具備的這一調節作用,有關部門把其視為調控房地產市場的“狠招”,再加上此項稅種涉及面極為廣泛,因而推出格外慎重。
據保守估計,2004年上海平均房價上漲幅度超過20%,但與此同時,銀行對房地產業的貸款也迅猛上升。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的一份統計報告顯示,2004年上海全市中資金融機構人民幣自營性房地產貸款累計增加1023億元,同比多增204億元,占全部貸款新增額比例高達76%。此外,考慮到房地產企業多依賴賣“期房”或擴大流動資金貸款融通資金,而賣“期房”獲得的資金主要來源又是居民購房消費貸款,因此,每年數千億元的房地產開發投資中,約有60%的資金來自銀行信貸。
對此,上海市房地產學會的一位人士認為,政府調控的總體原則是要保持房地產市場的穩定,因而類似于房地產稅這種調控政策的推出應該是適時、適度的,會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
另據報道,目前,財政部已選擇北京、深圳、重慶等6個城市在模擬運行有關開征房地產稅以后的情況,但對于具體的內容有關部門仍是諱莫如深,因此對整個房地產業的影響究竟有多大還很難預計,但一些業內人士認為,一旦開征房地產稅,地產業可能會轉入買方市場。
招商證券的房地產研究員余志勇表示,實施房地產稅后,買房投資的需求肯定會降低,現今那種排隊購房的現象會大大減少,房地產市場有望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購房者對房產商的信譽、實力,以及樓盤的質量、品味都會提出比較高的要求,因此房產業的洗牌恐難以避免。
一家房地產上市公司的董秘也表示了相同的觀點,他認為,房地產稅的實施會使得購房者在選擇房產時更加謹慎,那些品質好、性價比高的樓盤依然會受到追捧,相比之下,較差的樓盤可能會銷售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