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眾堅守25%市場底線與合資企業開發中國品牌]()
大眾汽車集團副總裁、大眾汽車中國業務總負責人魏智博博士
德國大眾透露中國方針——堅守25%市場底線與合資企業開發中國品牌
|
上周剛剛結束的日內瓦車展對于德國大眾來說,澄清傳言的工作顯然比介紹新車型更緊迫!但是,對于一個在中國汽車業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跨國汽車集團而言,很顯然,打嘴仗不重要。車展期間,大眾汽車集團副總裁、大眾汽車中國業務總負責人魏智博博士專門接受了中國記者的兩次專訪。從他的話語中可以感覺到,經過連續幾年的市場波折之后,德國大眾今年所確立的“中國之路”,更顯然,不是傳言所能左右的。
-守住25%市場份額,每個細分市場提供一種車型
根據大眾2005年年會所發布的數字顯示,去年在中國的銷售數字是65.9萬輛,中國已經成為大眾最大的海外市場和第二大市場。盡管銷售數字連年增長,但市場占有率方面,大眾在中國的數字卻是連年下降,已經從2002年的50%下降到去年的25.1%。對此,魏智博博士的看法是: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比我們預測的要快得多。我們對2004年的預測是在2003年的基礎上進行的,而市場不是這樣變化的。大眾對未來中國轎車市場的預測是每年增長至少15%,到2007年,達到350萬輛,2013年是700萬輛。在這個過程中,大眾力爭保持25%—30%的占有率,在每個細分市場中都提供一種車型。
在談到銷售數字時,魏智博博士特別強調統計方法問題。他說:“在中國市場的統計報告類型有三種,生產廠的生產數字,銷售商的數字,還有最終用戶的數字。大眾今年將采用最終用戶的數字作為對外公布的銷售數字。只有這個數字才是最真實的。”
-不做賣廉價車的汽車廠,讓經銷商占有二手車領域
雖然在中國市場上,大眾的不降價已經被反復說過很多次,形成了大眾車價格偏高的公眾印象。采訪中,記者沒打算就價格問題做專門的提問。想不到魏智博博士卻就這個問題,在15分鐘的專訪中談了快10分鐘。專門為采訪所做的幻燈文件中,詳細列出了去年中國汽車市場上被列為大眾競爭對手降價的車型、時間和降價幅度。魏智博博士在分析中國市場時這樣說:“從2003年到2004年,我們的競爭對手帶來了58個新車型。中國汽車市場涌入的大量新車型導致了極為激進的銷售措施,有些汽車廠家使用過激的促銷手段。大眾不準備采用降價的手段。”他的解釋是:中國市場的80%是私人第一次購車,在不久換車的時候,存在汽車殘值問題,一直降價的車不會給用戶留有較高的殘值。對于私人購車,殘值加上日常費用、油耗、技術安全標準這四項是除價格外需要考慮的因素,大眾的目光盯在了用戶走向成熟的那一天。
針對國內尚未開放的二手車市場,魏智博博士提到二手車市場要不斷占領并完善,希望通過國內的經銷商來提高大眾對二手車領域的占領。
-與合資企業開發中國品牌,政策容許,會向西部發展
根據大眾最初的設想,兩家合資企業———一汽大眾和上海大眾的產品一直是“互相交叉”的。此次魏智博博士在采訪中首次向外界傳達了這樣的信息:兩家合資企業將可以生產大眾全系列產品,具體車型不一樣。大眾旗下有8個獨立品牌,可以提供多種多樣的車型。接著魏智博博士很明確地說:“我們將和合資企業開發中國品牌。”他隨后補充說明道:“每家企業可能會有一個新的品牌,不排除新品牌進入中國,在同一個銷售網絡中進行銷售。”
有記者提問大眾是否會在中國建立第三家合資企業。魏智博博士表示目前中國政策不容許這樣做,但又笑著說:“即使政策容許,我們也會考慮向西部發展!大眾在中國有20年的歷史,我們從開始就致力于發展零部件供應商。”可以想見,處于猜測階段的大眾“第三合資廠”將不會是整車企業。王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