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再學
此事件驚動了國務院和遼寧省政府--- 阜新碩士公務員"下崗"風波
他叫曹再學,是一名擁有采礦及礦業
安全生產管理的高學歷人才,2003年他被阜新市人事局招錄為公務員并分配到該市國土資源局做相應的采礦技術研發工作,但在工作半年之后,該單位迫使他下崗,原因不明。于是他抗爭,給國務院寫信,給省長寫信。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遼寧省長張文岳對這位研究生公務員"無原因"下崗的事件給予了高度關注,并責成相關部門妥善解決好研究生人才的就業問題。近日,阜新市國土資源局收回成命:同意接收這位研究生在該單位繼續工作。在這起研究生公務員下崗的風波中,我們隱約可見人事潛規則的灰色的強大力量,或許,有人還可以看出高學歷人才"適應社會"能力的捉襟見肘。
[先看幾則對話]
人物曹再學(研究生,被阜新市人事局確認為公務員,分配至該市國土資源局工作)劉鐵軍(阜新市國土資源局黨委書記)劉金利(阜新市國土資源局人事科副科長)
[發工資時]
劉鐵軍:你沒有人事關系,每月400元錢已經是照顧你了。
曹再學:我有人事關系。
劉鐵軍:經國土局黨委研究決定,推翻了市人事局批準你的公務員編制,原則上同意你進入自籌自支的事業編制,并超編運行,重新辦理人事關系。這項決議是任何人也改變不了的。
[記者采訪時]
劉金利:這個人(曹再學)素質實在太差!為了找工資,竟然和我們領導拍桌子!到處上訪、告狀,簡直就是精神病!你說,這樣的人我們怎么能要呢?
[找到曹的母校遼工大的老師]
劉金利:這樣的人你們怎么能向我們推薦?就像陳景潤,光知道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出門就摔跟頭。我被你們給忽悠了。
[接受記者采訪時]
曹再學:我在阜新一個親人都沒有,可以說是孑然一身,我只有靠我的努力工作才能換來大家的認可。我知道社會的復雜性,我只有默默承受。
女友每月給曹再學200元零用錢
[女朋友第一次去曹再學的家是晚上,進了屋子卻不知道向哪個方向走,因為曹的家里實在太貧窮了,"帶亮的沒有,帶響的沒有。"]
初春的阜新異常寂靜。前不久的一次特大礦難讓這里的大小煤礦暫時偃旗息鼓,一個個井架或直或斜地矗立在那里,等待著安檢組的進一步檢查。曹再學的心情猶如身邊的一個個井架,充滿了焦急和憂慮。
3月16日早上,女友小趙端來了一大碗熱面,遞給病床上的曹再學:"吃點吧,身體垮了,就是將來讓你上班你也沒法工作啊,再說,政府不是已經幫我們處理了嘛!"
這是自從曹再學下崗以來第五次生病,此前,曹再學曾經住過醫院,醫生非常疑惑:小小的年紀怎么上這么大的火啊!
曹再學出生在四川省樂至縣,家庭生活非常貧困,母親長年患病。僅靠土地上的收入供養他和弟弟兩個大學生。在當初選擇專業的時候,曹再學沒有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而是看好了學費僅為500元的遼寧工程技術大學(以下簡稱遼工大)的采礦工程專業。本科畢業后,曹再學又以優異的成績獲取了該專業的碩士學位。為了節省錢,曹再學已經3年沒有回家了,本想工作以后有了錢再回家孝敬父母,但事情卻發展到如此地步。上次回四川老家的時候曹再學是帶著女朋友一起回去的。女友小趙回憶說,沒見過如此貧困的家庭。第一次來到曹再學的家恰巧是晚上,進了屋子卻不知道向哪個方向走,因為曹的家里實在太貧窮了,"帶亮的沒有,帶響的沒有。"
如今沒有任何收入的曹再學只好從宿舍搬了出來,寄居在女朋友的家中,做個體生意的小趙每月給曹再學200元的零用錢。
莫名被取消編制無限期下崗
["正是前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在我校做的報告堅定了我留在阜新的決心,我要用我的所學為阜新的煤炭生產獻出一份力量,用科技手段減少礦難發生的幾率。"]
2003年初,曹再學的研究生學業即將畢業。在阜新,也只有遼工大才能夠培養研究生,因此這個學歷的畢業生在阜新寥寥無幾。由于阜新經濟相對滯后,絕大多數的高學歷畢業生陸續離開,選擇到經濟文化比較發達的地區就業。
2002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嵐清在遼寧視察時曾到過遼工大做報告,李嵐清在報告中動員:歡迎有識之士到阜新來,希望廣大同學能為阜新的發展貢獻力量!……
曹再學說:“正是李嵐清在我校做的報告堅定了我留在阜新的決心,我要用我的所學為阜新的煤炭生產獻出一份力量,用科技手段減少礦難發生的幾率。”
隨后,曹再學找到了阜新市人事局局長謝志強,并向其詢問,像他這樣的條件可不可以留在阜新工作。謝志強見到曹再學及相關資料如獲至寶,當即給阜新市國土資源局局長打電話:你要的人才找到了!
2005年3月17日,阜新市人事局局長謝志強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在曹再學毛遂自薦之前,國土資源局的領導曾向他索要有關采礦專業的研究生。而且,根據遼寧省人事廳18號文件精神和阜新市吸納人才的政策,像曹再學這樣的條件可以直接進入公務員編制。
2003年4月9日,在曹再學在國土資源局完成了一個月的試用期、國土資源局的人事領導到遼工大全面了解了曹再學在校的成績及表現之后,雙方簽訂了《全國研究生就業協議書》。《協議書》中明確承認了曹再學的公務員身份。當年7月9日,曹再學獲得遼工大的碩士學位證書后,被分配到該單位的礦業管理科工作,這期間曹通過了由阜新市市委組織部和人事局組織的任職資格證書考試,晉升為科級干部。
曹再學稱,2003年12月31日,在阜新市國土資源局工作了半年的他才領到了第一筆工資:2400元。然后該局機關黨委書記劉鐵軍告訴他:“這2400元是你半年的工資,由于你沒有人事關系,每月400元已經是照顧你了!”曹再學對此雖然難以理解,但沒有任何辦法。
到了2004年1月16日,劉鐵軍通知曹再學:“經國土局黨委研究決定,推翻了市人事局批準你的公務員編制,原則上同意你進入自籌自支的事業編制,并超編運行,重新辦理人事關系。”劉鐵軍同時強調:這項決議是任何人都改變不了的。
曹再學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數弄蒙了,他對此表示強烈反對。據曹再學稱,第二天礦業管理科的科長根據指示收繳了曹的辦公室鑰匙。從此,曹再學無限期下崗。
3月17日,劉鐵軍及阜新國土局人事科副科長劉金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均否認了曹再學下崗的說法,他們表示,曹目前的情況談不上是下崗。但至于是什么,他沒有正面回答。
有人"譏"他為陳景潤
[遼工大研究生學院院長梁冰表示,曹再學除了為人老實、社交能力差以外,干活是沒問題的,向國土局推薦的時候也是這么說的。]
“從1997年入學以來,曹再學一直都拿全校的最高獎學金,他的成績遠遠在我們之上。”3月16日,曹再學的同學,現中鐵十三局五公司的工程師陳金龍說。對于曹的遭遇同學們深表不解,本來,同專業的畢業生都離開了阜新,大家一致認為曹再學能夠發揮自身的優勢,會得到重用,但沒想到結果卻是這樣凄慘。
遼工大碩士生導師對曹再學的評價是,在學習期間,各方面的表現都不錯,可以說是保質保量,實事求是地說,是大家公認的好學生。“他下崗前正在幫我研究礦山儲量動態管理系統的課題,關于礦山儲量與合理年產量的確定對于煤炭生產與安全至關重要。”但對于曹再學下崗一事,他不愿做更多的評價,原因是阜新太小,認識他的人又太多,平時有工作上的往來。
而遼工大研究生學院院長梁冰則表示,曹再學除了為人老實、社交能力差以外,干活是沒問題的,他們向國土局推薦的時候也是這么說的。
與上述評價截然相反的是來自于阜新國土局的聲音。人事科副科長劉金利在認可曹再學的業務水平之余,顯得十分氣憤:這個人素質實在太差!為了找工資,竟然和我們領導拍桌子!到處上訪、告狀,簡直就是精神病!“你說,這樣的人我們怎么能要呢?”
劉鐵軍認為,曹再學的素質確實有問題,對此,他曾找過當時考核的老師:“這樣的人你們怎么能向我們推薦?”他還諷刺曹再學說,就像陳景潤,光知道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出門就摔跟頭。他還表示,自己被遼工大的老師忽悠了。
老實人被潛規則算了舊賬
[這好比是一個能夠清晰地看見謎底的謎,是多少年來各個地區在人事錄用方面暗藏的潛規則,只是沒有人愿意去捅破它而已。]
初見曹再學的印象是淳樸和老實,充滿書生氣的面孔上帶著些許無助與渴望。
"我在阜新一個親人都沒有,可以說是孑然一身,我只有靠我的努力工作才能換來大家的認可。"曹再學說,他知道社會的復雜性,但他只有默默承受。
他無奈地告訴記者,正因為國土局黨委書記劉鐵軍的一句話才讓他清醒地意識到他下崗的必然,這也是他不斷為自己申訴的重要原因。
2003年8月,由于一直沒有工資待遇的消息,曹再學向局長反映過情況,局長必然要向分管人事的劉鐵軍過問。曹再學分析認為,一定是此舉導致了劉鐵軍的不快。8月10日中午,劉鐵軍將曹叫到了自己的辦公室。曹再學回憶說,劉當時十分生氣地訓斥他說:"誰進國土資源局都得給三五萬元,給人事局一兩萬元;你怎么進來我就怎么將你整出去,即使你正式進來了,我也照樣將你弄出去!"曹告訴記者,當時在場的還有人事副科長劉金利。
2005年3月17日,面對記者的采訪,劉鐵軍斷然否認這一說法,他說:"我1990年就是副縣級干部,從事紀檢工作14年,我怎么能說出這樣的話呢?曹再學僅比我的孩子大3歲,我不能和他一般見識。"
劉金利對此則認為曹是無中生有或斷章取義。
曹再學和女友小趙在半年后則把這句無從考證的話和下崗聯系在了一起:"否則下崗后劉鐵軍也不至于迫不及待地到遼工大去退曹的檔案,即便是退也應該退往人事局。"
小趙強調,她明白這年頭沒有白辦事的,如果在國土局同意接收以前,相關人員有這樣的要求,她可能不會吝惜。但問題是,曹已經工作了很長時間,現在要錢,沒有道理啊!而且,曹家那么困難,他念書又花了不少錢,叫他到哪里去弄啊!小趙沒有沉默,而是將這一"嚴重問題"向阜新市12345市長熱線做了說明。
一石激起千層浪,人事局局長謝志強聞聽這一消息后立即做出回應。3月17日,謝志強告訴記者,他當即給劉鐵軍打電話:"鐵軍,你怎么看誰辦點什么事都得收錢嗎?你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行得正做得正,你們之間的事情不要把我們人事局摻和進去!"謝說,后來他們之間的確因為這事兒爭論不休。
對于分配到事業單位或國家機關工作需要花錢的問題,很多即將畢業的大學生都深信不疑。采訪中,一位遼工大的大學生表示,不花錢就找好工作,那是20年前的事情。
阜新市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學者指出,這好比是一個能夠清晰地看見謎底的謎,是多少年來各個地區在人事錄用方面暗藏的潛規則,只是沒有人愿意去捅破它而已。
總理、省長批示終于壓倒刁難
為了弄清楚自己究竟是什么身份,2004年4月,通過到市人事局查詢檔案,表明已經確認曹再學的公務員編制。2005年3月17日,人事局長謝志強稱,國土局的做法是不正確的。“既然你已經和人家簽了約,就應當履行義務,曹再學既沒有違反原則又沒犯重大錯誤,你怎么說不要就不要了呢?”
在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的情況下,曹再學只好依照程序,向省政府、國務院信訪辦遞交申訴狀。
據小趙回憶,去年端午節那天,她突然接到了來自國務院的電話,一位工作人員告訴她,材料已經分別轉交到有關部門,并轉告曹再學要好好工作,有什么問題及時向組織反映。
劉金利也承認他們先后接到了溫家寶總理和張文岳省長的批示,目前已經同意恢復曹再學的公務員身份,補發工資。
可是,曹再學在這里會有好日子過嗎?他所學到的知識還能用上嗎?我們擔心。時代商報記者呂業輝
采訪手記 結束過去,迎接未來
曹再學是幸運的,總理過問,省長過問,事情解決了。其實事情的初衷原本都是美好的,如果沒有遼寧省及阜新市積極引進人才的政策,恐怕曹再學想留在阜新工作、想跨入公務員的行列是很難實現的。正是阜新優秀的軟環境,才使得曹再學能夠學以致用。曹再學承認,在事情發生后不久,阜新市市委書記王瓊立即做出批示,并責成該市的常務副市長曹元親自辦理。曹元副市長對曹再學的問題也比較重視,在公務員編制相對緊張的情況下,多次組織協調相關部門認真研究,避免矛盾擴大。尤其是人事局局長謝志強,不止一次地在記者面前強調,只要是人才,他們都會珍惜。因此,曹再學簡短的坎坷之后,未來充滿了希望。
但是,曹再學也承認自身的缺點。比如,他的閉塞。自從曹再學下崗到今天,一起工作了半年之久的單位同事沒有一個人給他打電話詢問他的遭遇,甚至連一句最簡單的安慰的話都沒有。工作之外的東西,他可以說是一竅不通,半年之中,他連同在一個單位的其他部門同志的名字都叫不出來。在問題發生后,對面前的問題有時不能冷靜對待,致使本來不算大的問題,向更反的方向發展。
有人曾勸說曹再學,不要再回到國土資源局工作了,因為,在大多數人看來,雙方發生了如此尷尬的較量之后,不善交際的曹再學如何面對昔日的同志,如何應對可能想象不到的冷眼。可欣慰的是,國土資源局一位領導說:“其實,這個孩子已經很不容易了,我們要盡快忘掉那些不愉快的事情,結束過去,迎接未來。”
這是國土資源局的期望,也是曹再學的期望,更是我們大家的期望。(呂業輝)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