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濟南3月22日訊(記者胡磊
實習生曹進法)記者在今天召開的全省國資監管暨國有企業改革工作會議上獲悉,經過9個多月的運轉,我省國資監管體系逐步建立,國企改革穩步推進,并呈現出四大熱點。
首先是國資監管“羽翼漸豐”。自省國資委于去年6月正式掛牌成立,全省各地國資監管體系全面推進。我省1
7個市中,省編辦批準設立國資委的有11個,另6個市不組建國資委,有關職能掛靠經貿或財政部門。
其次是國企改革開始提速。省國資委成立9個月來,為加快國企改革起到了巨大的推進作用。省屬企業中,濟鋼股份、濰柴股份成功上市。臨沂礦務局等6戶企業的主輔分離總體方案已經完成審批。20個輔業單位的改制分流工作已基本結束,1.7億元國有資產全部退出,分流安置職工1.25萬人。
去年,國資委共研究批復了19戶企業的改革方案,涉及資產總額130.18億元、國有資產37.56億元、在職職工8438人,重汽集團、兗礦集團、山工集團、海信集團、青啤集團、浪潮集團等實現了與國際知名企業的合資合作。
第三是國企效益大幅提高。省國資委成立后,加強了對國有企業的監管,使得國企經濟效益大幅提高。2004年,66戶省管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651億元,同比增長51.8%,實現利潤82億元,同比增長113.4%,上繳稅金112億元,同比增長53.6%。資產總額達到2787億元,同比增長36%,所有者權益達到673億元,同比增長35.7%。
第四是國企老總不再自定薪酬。省國資委還研究出臺了《省管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考核的結果將直接與企業主要負責人的獎懲、任免和薪酬掛鉤。按照“重點在規范,關鍵在考核”的要求,改變企業負責人自定薪酬的現狀。為了加強財務監管,明年還將試行國有獨資和控股企業委派財務總監制度。
責任編輯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