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是“天氣、氣候、水和可持續發展”。市氣象局局長左克進表示,要堅持以學習落實中國氣象事業發展戰略研究成果為主線,牢固樹立“公共氣象、安全氣象、資源氣象”的新理念,全力應對氣候變化,為實現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左克進介紹,氣
候變化會對自然生態系統以及社會經濟系統產生影響,尤其是極端天氣發生頻率上升,給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帶來嚴重挑戰。據統計,1992年至2001年,氣象水文災害占各類災害的90%,導致全球20多億人受影響,62.6萬人死亡,農田毀壞,疾病橫行。水資源短缺也給可持續發展帶來阻礙,目前全球有近80個國家約15億人口面臨原水不足,其中有近29個國家4.5億人口生活在缺水環境中,每年約500萬人死于與水有關的疾病。經濟全球化、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造成的污染以及對現有水資源生態環境良性循環的破壞,使越來越多的人口面臨水危機。 左克進說,青島地處中緯度,瀕臨黃海,受海洋和大陸的影響,季風氣候特點相當顯著,各種天氣現象比較活躍,是氣象災害多發地區,青島地區的自然災害以氣象災害為主(占95%以上)。據氣象記錄和建國以來的各種志書、年鑒、大事記等史料記載,青島夏季的臺風、暴雨和雷電,冬季的寒潮、大風、低溫凍害,春秋季節的大風、海霧、冰雹,以及季節性的干旱等各類氣象災害,全市平均每年發生大約有十多次。青島還是個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城市,人均淡水資源僅占全國人均占有量的14%。
左克進說,多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中國氣象局的領導下,我市氣象部門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圍繞建設“平安青島、繁榮青島、文明青島”的目標,積極打造氣象防災減災服務系統,目前氣象災害預警體系進一步完善,建成了氣象綜合探測、氣象信息網絡、氣象預報和氣象服務等四個系統。由多普勒雷達、L波段雷達、40個自動氣象站、紫外線監測網、閃電定位系統等組成的數字化的氣象綜合探測初具規模,實現了大氣探測的遙感、遙測、連續、自動化。我市還引進了高性能計算機,建成新一代通信業務平臺,計算機網絡通信系統實現綜合、寬帶、高速、數字化;中尺度數值模式預報系統投入使用,定時、定點、定量、可視化的預報技術明顯提高;建成氣象網站和手機短信服務平臺,“12121”電話自動答詢系統服務內容不斷豐富,空氣質量、紫外線強度、人體舒適度、負離子濃度、交通安全指數、旅游指數等一批貼近百姓生活的環境氣象指數預報在媒體發布,氣象服務向全程、滾動、個性、精細和多媒體化的目標邁進。2004年又完成了市重點工程項目———奧帆賽氣象服務系統一期工程建設,建成我國氣象部門第一艘海上氣象探測艇;引進華云神箭區域中尺度數值預報業務系統。
左克進介紹,我市建成了決策氣象服務網,為領導決策防災減災和安排生產提供科學的精細化的服務,為城市規劃建設提供氣象影響評價和氣候評估,同時開展了地質災害氣象預警和次生災害落區預報,啟動了嶗山區森林火險氣象預報預警系統和地震、氣象等自然災害特征、預警機制及對策研究。圍繞抗旱防災、“三農”氣象服務和空中水資源開發,建立了現代化的人工影響天氣業務技術體系、實時監測系統、立體作業系統和作業指揮系統。自1989年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以來,我市實施飛機增雨作業153架次,增加雨水總量約32億立方米。組織實施人工防雹作業72個作業日,累計減少農作物受災面積500多萬畝,經濟效益超過億元。近幾年,人工影響天氣的作業領域得到進一步拓展,已由抗旱作業向增加水庫蓄水作業拓展,為森林防火、滅火、植樹造林、凈化空氣等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的增雨作業也不斷加強。
左克進說,結合世界氣象日、法制宣傳日、安全生產周等活動,氣象部門開展了《氣象法》、《青島市防雷減災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提高了全社會的氣象法制意識。2004年底,按照市政府統一部署,完成了行政審批清理工作,保留了“升放無人駕駛自由氣球和系留氣球”、“升放無人駕駛自由氣球、系留氣球單位資質認定”、“雷電災害防護裝置的設計及變更審核”和“新建、改建、擴建雷電災害防護裝置竣工驗收審核”等四項行政許可事項。2004年完成防雷工程審核、驗收90余件,年檢1154家單位,審批施放氣球活動774次,同時依法查處氣象違法案件33起,制止非法傳播氣象信息行為2起;同時加強了防雷工程招標的統一管理。
“受國務院委托,由中國氣象局組織300多位專家(包括70多位兩院院士)以及有關部委領導開展的中國氣象事業發展戰略研究,對新時期氣象事業發展提出了新思路,規劃了新藍圖,為地方氣象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左克進介紹,我市要將這一研究成果與我市“十一五”規劃銜接好,做好涉及氣象的四個項目編制工作,包括“為三農服務”、“生態城市建設服務”、“潔凈能源建設”、“空中水資源開發”等,重點做好農業氣候區劃,建設平度、萊西兩個農業氣象示范基地,為青島“百萬噸糧田”工程服務。在生態城市建設服務方面,要重點開展城市暴雨、大風、大雪、高溫熱浪、雷電、低能見度、沙塵、漬澇、熱島效應、空氣清新度等氣象環境要素的監測與服務,建立城市氣象預警預報系統和應急氣象服務系統,提高對氣象災害的防御能力。要加強潔凈能源建設,重點開展風能、太陽能的調查,完成風能、太陽能氣候資源區劃。空中水資源開發方面,建立現代化的“人影”業務技術體系,由抗旱作業向增加水庫蓄水作業拓展,積極開展為森林防火和滅火、植樹造林、凈化空氣等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的增雨作業服務,最大限度地開發利用我市上空的云水資源。
左克進表示,今年要實施科技興氣象戰略、拓展領域戰略和人才強局戰略,實現部門氣象向社會氣象的轉變。要著力推進奧帆賽氣象服務系統二期工程建設,力爭如期完成地波雷達、風廓線儀、梯度風、浮標站、能見度觀測儀、US接收處理系統等基礎項目建設。要增強三個能力:一是提高科學決策的能力,二是提高氣象綜合觀測的能力,三是提高天氣預報、氣候預測特別是突發氣象災害應急的服務能力。要加快建立災害性天氣應急響應機制,加快氣象服務系統建設,不斷提升氣象經濟的效益,為青島建設全國重點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做出貢獻。本報記者宋學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