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17)日下午,廣州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廣州市引入天然氣工程的建設規劃。廣州市市政園林局黨委副書記王林生、副局長駱寧安、廣州市煤氣公司經理陳國平參加了新聞發布會。
據介紹,廣州市天然氣利用工程是廣東省液化天然氣(LNG)試點工程中的重點工程之一,是廣州市市委、市政府作為創建
全國環保模范城市的一項重要舉措。隨著天然氣利用工程外圍高壓管線工程即將動工,標志著今年廣州市天然氣利用工程將全面啟動和加快。根據廣東省LNG項目的總體進度,廣州市第一批5萬多戶管道燃氣用戶將在2006年年底用上天然氣。隨后,預計再用4年左右的時間,即在2010年全部完成天然氣的置換,使全市的管道燃氣用戶全部用上天然氣。屆時,廣州市民用燃料將實現從人工煤氣為主到以天然氣為主的轉變。
使用天然氣便宜過煤氣
推廣使用天然氣是我國能源結構調的一個重大舉措,天然氣入穗標志著廣州進入了使用天然氣的時代。據有關專家介紹,天然氣具有安全、高效、清潔、經濟的優勢。使用天然氣在價格上將比廣州市現有的各類煤氣更便宜。廣州市引入天然氣后,不但會在家庭用戶、餐飲業及學校、醫院等用戶中迅速推廣普及,到時還會迅速向交通、化工、建材、冶金、機械、電力等領域滲透。天然氣的合理利用,對優化城市生態建設,優化人居環境,創造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環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廣州市天然氣資源供應商為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來自澳大利亞的液化天然氣,由船運抵深圳秤頭角大鵬灣的廣東大鵬液化天然氣公司LNG接收站上岸儲存后,在接收站氣化,經輸氣干線送抵廣州。按照廣州市煤氣公司與上游公司廣東大鵬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簽訂的《天然氣銷售合同原則協議》,2006年我市的天然氣年用量將達到12.8萬噸,將將隨著置換工作的進展逐年增加,至2010年我市的天然氣供應量將為41.2萬噸。這樣的供氣量,除了滿足廣州市居民、工商公福用戶的用氣外,還有較充足的氣量應用于其他領域。因此,有專家樂觀估計,2010年后,廣州市逐步形成以天然氣為原料和燃料的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
投入23億巨資建優質工程
廣州市天然氣利用工程項目主要包括:110公里高壓輸氣管線,3座天然氣門站、5座高中壓調壓站、后方基礎設施和調度系統以及現有的城市中低壓煤氣管網的延伸改造。該工程預計2006年中首批接受天然氣,2010年,將實現向市區年供天然氣5.4億立方米。2015年以后,市區天然氣用量將達到7.9億立方米/年,在考慮增城、番禺及其它周邊地區用氣增加的情況下,預計用氣負荷超過12億立方米/年。
按照設計,廣州市天然氣主要通過天然氣門站負責接收上游公司——廣東大鵬液化天然氣公司輸氣干線的來氣,并通過環繞市區的高壓管線高中壓調壓站向廣州城區中壓管網各類用戶供應天然氣。3座門站分別為東門站、南門站和南沙門站,東門站建在增城市新塘鎮南安村,設計供氣規模為130萬立方米/日;南門站則建在番禺區金山大道南側,距番禺迎賓大道約1公里,設計供氣規模為100萬立方米/日。天然氣高壓管網高中壓調壓站分別為東門站內調壓站、廣州油制氣廠內的吉山調壓站、白云區太和調壓站、田心調壓站、海珠區土華調壓站。項目總投資預計為23億元。
2006年天然氣惠及5萬多戶市民
天然氣到來后,廣州市管道氣用戶原來使用的燃具都需要改造或更新置換成天然氣燃具,而且各類煤氣管網也需要有計劃地分區域逐步置換,只有有計劃地逐步進行置換后用戶才能使用天然氣。而目前,正在使用的管道油制氣管網是按照天然氣的有關標準設計的,天然氣到達后可直接被接收。至2006年底,預計海珠區東南片區有超過5萬戶的管道氣用戶率先用上天然氣,而全市管道氣用戶都用上天然氣則需要4年左右的時間。
按照規劃,今年廣州計劃投資5億元,進行天然氣利用工程外圍高壓管網及站場建設,完成50公里天然氣管網鋪設任務,天然氣置換工程將分4步完成。
第一步,2006年下半年至2007年上半年置換區域包括廣州大學城、廣州國際會展中心在內的海珠片區,番禺區市橋、大石、南村、新造、化龍等鎮和開發區部分,以及南沙開發區的黃閣鎮。
第二步,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3月置換區域包括五山、廣園路以北地區、新機場的白云片區和開發區局部,以及南沙開發區的部分地區。
第三步,2008年3月至2008年8月置換珠江新城片區、員村片區和黃沙大道、南岸路、環市西路、西灣路、西槎路沿線用戶,包括白天鵝賓館和芳村片區,并置換新機場至花都區新華鎮沿線和增城市的新塘鎮。
第四步,2008年8月至2010年底以東風路主干管作為油制氣最后退縮線,分南、北兩個方向自西向東逐片對荔灣、越秀、東山、天河(剩余部分)、黃埔五區進行置換。(陶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