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1日電(記者叢峰、邱紅杰、朱建軍)如何使農村義務教育不再為錢發愁,一些代表委員建議,改革現行農村義務教育財政供給體制,建立分級分類的財政支付制度。
四川的傅勇林代表認為,應建立教育成本分級負擔制度。對于教師工資,國家負責標準工資發放,按
月直接支付;地方補貼和津貼由省、市級財政負擔。對中小學公用經費應由省、市級政府按一定比例負擔。對新建校舍、購置教學儀器設備、危房改造等,應由縣級政府負擔。鄉鎮政府和村級自治組織除自愿捐資外,不再承擔經費投入。
辜勝阻委員認為,應區別對待不同地區的農村義務教育,實行不同的投入體制。對經濟發達、縣財政充裕的地區,宜實行"以縣為主"的投入體制;對經濟發達地區的貧困縣,實行"以省為主"的投入體制;對于中等財政收入。▍^),實行"以中央和省為主"的投入體制;對于人均財政收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省(區)和極端貧困地區,要實行"以中央為主"的投入體制。就全國范圍而言,中央承擔義務教育投入應由現在的30%以上提升到60%左右,省和地市兩級承擔25%,縣、鄉兩級承擔25%。
一些代表委員還建議盡快修訂義務教育法,明確義務教育支出在GDP中應占的比例,明確各級政府承擔的責任,特別是經費投入的責任。同時,應當建立監督機制,確保政府義務教育經費分配的公正與均衡,接受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和社會監督。
江西的朱友林代表說,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免費義務教育時,代表們報以數次掌聲,這是不多見的。但我覺得力度還可以更大些。我分析了一下,全國有1.8億中小學生,農村中小學生占70%,大概1.3億人。按小學生每人每年50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1000元計,農村義務教育的基本經費是675億元,如果再減去東部地區,可能不到500億元。去年國家財政新增收入將近5000億元,財政余地比較大。也許可以在3年內就解決農村義務教育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