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課本要不要"多次性消費"?
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記者呂諾)"政府工作報告說,免除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的書本費、雜費,如果能夠推行教材重復使用制度,那么節省下來的財政開支,不是能讓更多的貧困孩子受益嗎?"蘇文金代表關于"循環使用教科書"的
建議,引起了其他代表的興趣。
"在不少比我們富得多的國家,學生課本平均使用壽命為5到10年,而我國課本的使用壽命只有半年。"蘇文金說:"我國目前約有在校中小學生2.2億。若每本教科書能重復使用5年,不但全國每年可縮減大量的書本費開支,而且每年至少能節約100噸文化紙,相當于每年節約10000噸凈水或少砍伐1000棵大樹!"
減少資源消耗,降低生產教材造成的污染,既能保護環境,又能節約開支,還可以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節能觀念和節儉作風。但紀寶成代表擔心,若要推行這種制度,農村地區貧困家庭比較容易接受,但在一些經濟狀況相對較好的城市家庭,家長一般不會讓孩子使用別人用過的"臟書""舊書"。
"外國的經驗和做法也不能完全照搬照抄。"黃泰康代表說,國外有比較先進的電教設備、比較完善的網絡教學手段,學生的課本基本上只是用來閱讀的,不需要在上面記錄大量內容。而我們的中小學生使用教科書,難免要涂涂寫寫,總要作標記、寫批注、畫重點、填答案。不同地區、不同老師講授的內容不一樣,記錄的東西也不同。這樣的書,別的孩子怎么用?
紀寶成說,課本內容更新快也是一個原因。往往新生一入學,舊課本已經不適用了。"其實一個好教材的產生至少需要幾年的時間。頻繁的修訂里面,可能或多或少有創收的因素。"據統計,全國中小學教材總冊數幾乎占據了整個出版行業的半壁江山。重復使用課本會影響造紙、印刷、出版、發行及相關群體的利益。
"為了兩億孩子和千棵大樹,"蘇文金說,"我們應該研究課本輪用的辦法,至少可以考慮用它來幫助貧困地區的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