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要培養學生的世界公民意識
新華社北京3月10日專電(記者程云杰
孟娜)當遼寧撫順李石寨朝鮮族小學校長金竹花在1985年動員全校教師和家長開展"孝子孝女"評選時,很多家長質疑:"評上'孝子孝女'后,孩子考學給加分嗎?"
"不給,"金竹花當即答復。
"那干嗎添這個麻煩!"很多家長抱怨。
此后20年,政府和社會一直高呼發展素質教育,試圖在追求高學歷的同時加強品德和能力的培養,然而"追分熱"卻出人意外地被學校、學生和家長所追捧。
如今是全國人大代表的金竹花說:"這種現象不是偶然的,由于升學率一直被教育主管部門和社會看作是衡量學校好壞的標準,人格教育、法制教育、特別是尊重生命和尊重他人的教育一直被排斥在現行教育評價體系之外。"
也許正是因為很少能有學校擺脫"應試教育"的指揮棒,金竹花和她的小學才能在全國的基礎教育界獨樹一幟。如今,凡是步入李石寨這所農村小學的學生,首先要面對的不是加減法,而是39個國際交通符號、56個少數民族的畫片、193個國家的國旗和地圖。
當了近30年教師的金竹花說:"這些是作為世界公民最起碼的常識,也是從小學到大學,孩子們無法從課本里學到的知識。如果我們看看未來的發展趨勢,這些孩子將來要面對的競爭對手不只是來自發達地區的北京人、上海人,還將會是英國人、法國人、美國人……因此我激勵孩子們:作為未來地球村的第一號村民,你們將從這里出發!"
20年過去了,李石寨的娃娃很爭氣,他們不僅代表遼寧省參加全國中小學藝術節的比賽,還代表中國參加了世界民俗藝術節。而該校600名在校生中,有至少三分之一獲得了"孝子孝女"的稱號。金竹花也因此被選為全國人大代表。
金竹花認為,雖然中國的教育方針是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但是卻沒有找到一個有效的教育途徑。由于在現行的中考、高考指揮棒面前,只有升學率高的學校才能爭取到較多的財政支持和師資力量,很多地方都出現了好學校越辦越好,差學校越辦越差的現象,造成了基礎教育的嚴重不平衡。
鑒于中國中小學生的總量已達到2億,比許多國家的人口規模還大,很多家長都不得不盡其所能為孩子提供好的教育機會,從而導致激烈的"擇校熱"。
金竹花說:"中國的基礎教育是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如果政府官員認為只要在一個地方建立兩三所重點學校,把教育辦成'標志工程',那就是在以大多數學生的犧牲來換取少數學生的利益,是在摧毀孩子們的將來。"
金竹花說:"隨著入學難,接受優質教育難的問題愈演愈烈,很多人都把矛頭指向學校和教師,他們固然對此負有責任,但是要正本清源,為每一個孩子參與世界競爭的未來負責,政府就必須出臺新的基礎教育評價體系,確保教育這一公共資源在全社會得到公平、有效的分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