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是‘擺闊氣’、‘顯身份’,購車講求大排量、高檔次。一面是汽車帶來能源緊、道路堵、污染重、停車難等問題。中國汽車工業快速發展今天,更呼喚的是理性消費,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今日,全國人大代表、神龍汽車公司總經理劉衛東面對記者,表達自己的憂慮。
非理性消費引發產業危機
劉衛東
坦陳,中國汽車工業發展迅速,但在車型趨于世界同步、車價不斷下降的背后,也要清醒地看到汽車與能源、道路、環境、城建等矛盾也日益尖銳,社會使用環境的容納程度已制約中國汽車產業的長期、持續、健康發展。
縱觀中國火爆的車市,存在政府公務用車追求車輛大排量、大尺寸,城市出租車追求高檔豪華標準,全國六十多個城市對小排量汽車設限等一些不理性消費行為,并引發其他鏈式效應。不少生產中高檔轎車企業獲取了較大的經營空間,原先生產中低檔車型的企業,紛紛轉向生產中高檔車型。長此以往,中國汽車工業的前景堪憂。
國情決定汽車理性消費
劉衛東說,本次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堅持科學發展觀,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建立和諧社會的總體方向和奮斗目標,給國內汽車消費和汽車工業的可持續、協調發展指明了正確的方向——走理性消費的道路,這其實也是由中國的國情決定的。
中國石油資源緊缺,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且石油進口比例逐年上升,其中三成進口石油被汽車消耗。此外,盲目的汽車消費和非理性的汽車工業發展,加劇城市交通擁堵狀況,以及造成停車難。
中國的環境現狀決定環保、節能型小排量轎車理應成為市場主流。根據國家環保總局的預測,今年中國機動車尾氣排放約占城市大氣污染中七成比例。為此,國家環保部門和汽車企業目前正在加速推進歐Ш、歐Ⅵ的達標工作。
引導理性消費政企有責
劉衛東建議,在引導國內汽車理性消費問題上,政府、企業、消費者都應承擔起各自的責任。
政府要正確引導汽車生產中涉及的能源、環境、安全等“社會性”和“公共性”問題,運用政策、法律抑制過度消費和奢侈性消費,同時指導廠商開發和投資計劃。
汽車企業要主動承擔社會責任,通過不斷技術創新,研發出節能、環保、小排量汽車,滿足理性消費的需求。
消費者須樹立節能和環保意識,摒棄奢侈、擺闊氣的消費陋習,自覺選用節能、環保、小排量汽車。(中新社北京三月十一日電 記者 徐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