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訊 以利用女性的容貌、身體以及性的特征來刺激消費,追求經濟利益為基本特征的所謂“美女經濟”現象,引起全國婦聯的關注。記者昨天從全國婦聯 了解到,今年全國婦聯提交給全國政協的提案建議,有關部門應該聯手遏制“美女經濟”現象。與此同時,全國人大代表、
江西省婦聯主席李亞平也提出類似建議, 稱再不遏制會對我國婦女發展產生嚴重不利影響。
以貌取人成價值取向
據全國婦聯的統計和調研,“美女經濟”泛濫的主要表現有三個:1、名目繁多的選美活動。2、不斷升級的“造美”工程。3、花樣翻新的美女廣告促銷。
全國婦聯認為“美女經濟”的泛濫產生了明顯的負面影響:“美女經濟”過分強調女性外在的美麗性感,實質是將女性物化和商品化。“美女經濟”使以貌取人成
了某些用人單位的錄取標準和價值取向。
建議規范選美比賽
李亞平代表說,“現在,‘人體盛’、選美活動,這些利用女性的容貌、身體甚至性的特征來刺激消費,追求經濟效益的所謂‘美女經濟’愈演愈烈,再不遏制會對
我國婦女發展產生嚴重不利影響。”
她認為,這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在美女泛濫的時代,‘學得好不如長得好’已經成為很多女大學生的價值理念。”她建議國家工商總局對美容行業和
選美比賽制定相應法規,規范選美比賽。
全國婦聯建議宣傳、文化等部門采取有效措施,嚴禁各級黨政部門參與組織選美比賽;禁止某些媒體對有關“美色”的活動大肆炒作。教育部應明確禁止在校
園內舉辦“選美”活動,督促有關部門規定參加選美比賽選手的最低年齡等。
起草人說
負面影響遠超商業利益
晚報訊全國婦聯辦公廳副主任、遏制“美女經濟”提案的主要起草人王思梅介紹,近年來,“美女經濟”大有愈演愈熱的趨勢,滲透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對
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社會群體產生廣泛而深刻的不良影響。去年6月,全國婦聯一份簡報顯示,到2003年底,全國有美容院154萬家,年產值1680億元人民幣,
推動相關化妝品行業消費1600億元人民幣,并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我們認為‘美女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遠超過商業利益。”
專家觀點
“美女經濟”急需降溫
中國政法大學婦女研究專家巫昌幀認為,現在一些人看待女性,更多的不是關心她們的素質和貢獻,而是過分關注于其相貌美丑,把美貌當成了無形資產,這
些都已經影響到了女性的工作選擇和生存質量,比如原來曾經傳出丑女找工作難的問題,甚至有些人還提出“干得好不如長的好”,這種觀念當止,“美女經濟”確
實到了急需降溫的時候了,確實應當制定相應限制措施,衛生、工商等有關部門強化執法,遏制美女經濟的泛濫。
委員視點
女生不宜過多參與
針對“女大學生是否應該參加選美比賽”的問題,昨天,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地質大學教授李寶芳認為,大學生應該多集中精力在學業上,不宜過多參加選美等
社會活動。但她同時表示,社會就業壓力和仍然存在的對女性不平等待遇也是女大學生參加這些活動的一個社會原因。
李寶芳強調,作為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更應該在參加“選美”等社會活動中保持儀態,保持女性的尊嚴。“比如有的比賽讓女選手穿著泳裝回答問題,在這
種場合是不適宜的,體現了有的人對女性不尊重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