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新生兒出生性別比已高達116.9比100,遠高于國際認同的最高警戒線——107比100,而實際上我國局部地區的性別比甚至接近150比100,這已使我國成為全球人口性別比最不平衡的國家之一。兩位全國政協委員專門就此問題提交提案,建議相關部門應盡快
采取措施。
陳凌孚委員:關愛女嬰 建議:應適當減免生育費
來自南京師范大學的陳凌孚委員認為,導致新生兒出生性別比不平衡的原因主要包括社會管理因素和生物學因素兩個方面。首先,社會管理因素包括對出生嬰兒的漏報、瞞報現象。瞞報主要由一些家庭生育意愿引起,瞞報的大多為女嬰。而生物學因素主要指運用B超等醫療科技手段選擇性流產、引產,還有輕視女嬰而造成的溺棄女嬰現象。
陳委員認為,出生嬰兒性別比偏高對于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是長遠的,受到沖擊的將是20至34歲處于結婚、生育旺盛期的人群。如不能調整,屆時將造成婚姻市場競爭加劇、增加性犯罪的可能性,大量終身未婚人群也會產生社會問題。
“應該將'關愛女孩'工程落到實處。”陳委員建議,農村計劃內二胎如果是女嬰的,應該對女嬰母親的生育費用進行適當減免,可減免3成至5成;農村女嬰個人3歲以前的醫療保健費用可減少3至5成;農村女孩上小學期間雜費減免1至3成,以提高女孩入學率;農村凡是男方婚嫁到女方落戶的,可協助照顧女方老人的,宅基地的分配應該優先。
王翔委員:調整政策 建議:統籌推行二胎制
“我國現行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政策引發的問題不容忽視。”王翔委員認為,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大方面——人口與計劃生育現狀導致人口危機:新生嬰兒男女性別比不平衡危機、人口老齡化不正常危機和維護人口正常替換不合理危機。
同時,人口與計劃生育現狀影響提升素質:一是城市和農村人口反比例增長問題令人擔憂,城市居民實行“一胎制”,而廣大農村地區“二胞胎”已是普遍現象;新增人口接受教育的落差問題令人擔憂;三是計劃生育引發的道德問題令人擔憂,社會上出現包二奶、假離婚甚至借腹生子現象。
調查顯示,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文化程度和經濟收入“雙高”的白領階層,對生第二個孩子感興趣,近八成的博士和碩士認為,一對夫婦有兩個孩子較為合適。
王委員建議國家應慎重調整現行計劃生育政策:適時完成立法程序,以城鄉統籌推行以計劃生育二胎制度為主導,深入進行立法調研,盡快完成現行計劃生育政策的調整。計劃生育二胎制并非鼓勵多生,超二胎依然不允許。強化經濟調節手段,大幅提升超二胎“社會撫養費”的征收標準;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確保城鄉居民基本生活,以改變“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
(記者 楊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