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林剛 編者按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回顧和歷數我們取得的輝煌成就,無疑會使我們倍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收獲、倍加珍視所取得的經驗和教訓、備感精神振奮、激情滿懷。展望未來,我們清醒地認識到,落實科學發展觀,是確保我國經濟社會
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思想,發展是硬道理,是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因此,從今天起,我們開辟“回眸與展望”專欄,將就國企改革、名牌戰略、惠農新30條、利用外資、民營經濟發展、城市精神、文化體制改革等等政治、經濟、文化等諸領域的問題,與讀者一起回顧成就、展望未來,正確理解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把思想統一到中央對形勢的判斷上來,把力量凝聚到貫徹落實中央各項決策部署上來,進一步增強信心、同心同德,共同推動我市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 翻開“青島國企改革”這本已然十分厚重的史冊,追溯政府、企業與職工在這一特定歷史階段共同走過的艱辛歷程,我們會在把握青島國企改革清晰脈絡的同時赫然發現,這座城市十幾年來圍繞國企改革不斷播撒的種子,如今已長成高大的、整齊有序的“行道樹”,為我市國企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指示著更為遠大的前程。
假如,用最為簡約的方式來表述青島國企改革的過去與未來,我們可以這樣說:青島國企改革取得“七大進展”,力爭實現“五大突破”。
市國資委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截至2004年底,按照市屬工交527戶企業總數計算,我市的國有企業已累計改制退出398戶,改退率為75.5%,國有資本總量已占全市限額以上工業資本總量的41%。一個可喜的現象是,國有資本在逐年降低的同時,還加快向大企業聚集,去年全市十大企業集團資產總額達到769億元,占全市的30%,占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73%;實現銷售收入占全市比重的36%;實現利稅和利潤分別占全市的49%和43%。
在這些令人振奮的數字背后,是我市國企改革的健康形態,這表現在,我市的國企改革越發緊密地與國有經濟布局戰略性調整有機結合起來,與增強、放大國有經濟控制力有機結合起來,與轉換經營機制、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合理安置職工有機結合起來,并且較好地處理了改革、發展、穩定三者之間的關系。而我市國企改革的這種健康形態,又具體“滲透”在“七大進展”之中。
大企業積極引進戰略合作伙伴,在實現產權多元化方面取得進展。這些年來,青啤、黃海橡膠等大型國企積極引進戰略合作伙伴,國風藥業、黃海制藥等大企業積極實施股權多元化改造,捷能汽輪機公司等企業“保留部分國有股,職工和經營層買斷其余股權”,鑄造機械集團等困難企業在進行產權制度改革的同時盤活資產,使我市的國企改革方式呈現百花齊放、萬紫千紅的動人景觀。
國有中小企業改制退出步伐加快。到去年為止,我市絕大多數生產經營活動正常的企業基本由工廠制完成了公司制改造,進入了產權制度改革階段。去年,全市共有132戶國有中小企業進入改制退出程序,同時,一批整體改制企業正在茁壯成長。
對資產經營公司改革進行了有益探索和推進。近年來,我市各資產經營公司、市直企業集團結合自身實際,按照“發展穩定雙線推進、突出優勢分塊發展、整體退出引資重組、增量重組、母子結構”等多種方式研究制定改革方案,目前多數改革方案已經進入論證階段。
“三個平臺”發揮了積極作用。目前,我市已搭建起推進國企改革的強有力的工作平臺、統一的資金平臺和加快國有資產變現的產權交易平臺。
嚴格程序,在改制的實踐中不斷規范。近年來,我市對國企改制的全過程進行了規范,及時出臺了《關于調整市屬國有(集體)企業改制程序的通知》、《關于加快實施國有產權公開轉讓有關問題的意見》等重要文件,不斷加強企業國有產權交易的監督管理,促進企業國有資產的合理流動,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建立督查協調機制,保障國有企業改革任務的有效落實和推進。通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我市已建立起市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市政府派出的各監事會主席、市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三個層次的督查工作體系,切實推進國企改革。
而記者近期從市國資委了解到的信息,表明了青島國企改革的未來風向———今年我市的國企改革,將以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為指針,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有關部署,力爭實現“五大突破”,確保全市國企改革在健康的軌道上不斷向前推進。
這“五大突破”包括:國有大企業改革,將以國際化、品牌化為導向,引進戰略投資伙伴,在股份制改造和產權多元化方面取得突破;國有中小企業改革,將在退出競爭性領域、引進民營資本、實行社會化改造、屬地化管理和規范改革方面取得突破;國有困難企業,將在加快退出市場方面取得突破;資產經營公司,將在做實、做強獨立市場競爭主體方面取得突破;市政、交通等企業,將在整合公共資源、進而有為、退而有序上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