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參加 生在之家”排起長隊。 |
   ■藝考“熱”的“冷”思考    2002年我市藝術類考生報名總人數為1601人,2003年2133人
,2004年接近2500人。而今年,全省藝考報名總人數已經達到了14萬人之多,比去年翻番。據招生部門粗略估計,今年我市的報考總人數也將是去年的兩倍左右。截止到3月3日,我市報考總人數已經突破了5萬人次。從前不久的報考情況看,青島大學等高校的藝術類熱門專業報名人數與招生計劃比例將史無前例地創造100:1的新紀錄!更毋庸置疑的是,今年我省和我市的藝術生報考總人數都將創造新的藝考紀錄,已持續三年的藝考熱今年將迎來一個最高峰!    熱!熱!熱!藝術高考持續升溫意味著什么?為什么有那么多考生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藝考,這真是一條邁入大學校門的“捷徑”嗎?本科擴招步伐大大放緩的大背景下,高校藝術類專業連年大幅度擴招的真實目的是什么?藝考高消費的背后究竟隱藏著什么?……從今天開始,本報將連續刊登關于藝術高考的報道,以幫助讀者探索并揭開藝考發高燒背后的真相。
   
   三大原因激“火”藝考
   “藝術類考生只要二百來分就可以上大學了,普通類五百多分還考不上本科!薄八囆g類大學生相對較少,就業壓力相對較小,找工作簡單一些!”……連日來,記者在考生和家長中做了大量調查,結果顯示,藝術高考錄取分數低、專業考試容易人為操作、就業相對簡單成為眾多考生和家長不約而同選擇藝術的三大主要原因。
   昨日在市招辦報名點,記者隨機調查了20名藝術類考生,有13名考生坦承自己是為了走高考“捷徑”而半路出家學藝術。有8名考生甚至是在寒假里上了1個月的美術培訓班,就匆忙踏上專業測試的道路。調查中記者發現,絕大多數高二下半學期以后“轉行”學藝術的考生,文化課成績都只有350分左右,如果硬考普通類院校,這樣的分數只能上一般的專科、高職院校,或者民辦高校,但如果通過了藝術專業測試,這樣的分數就可以上本科了。調查中,轉行學生不約而同地認為,為了能上普通院校的本科,半路出家改行學藝術可能是他們的惟一選擇。
   半路出家競爭力差
   半路出家的藝術生在高考中的競爭力如何?他們能如想像的一樣如愿以償升上本科嗎?最近三年來,我省的藝術類文化投檔分數線隨著考生人數的驟增和競爭力的加強,不斷攀升,到去年已經從兩年前的兩百多分猛漲到了400分左右。更關鍵的是,現在高校錄取,都是專業分數和文化課分數按比例記分,錄取時文化課分大打折扣,一些高校更是只把文化分看成是進入投檔程序的“敲門磚”,文化分達到投檔線后,便只按專業成績排名錄取了。這樣,半路出家的考生的優勢便喪失殆盡,競爭力也自然消失。
   記者曾調查了青島大學藝術學院的大一1個班的30名新生,結果表明,高考前的高中三年一直學專業的學生就占了23人,剩下的7人中有6人的藝術專業學習在一年半以上,也就是說這個班只有1名學生當年是半路出家的。
   大擴招帶來就業難
   而同樣令一個藝術類考生不得不重視的現實是,隨著高校藝術類大擴招的連年進行,由于生源質量下降、高校師資相對不足等問題的出現,目前高校藝術類大學生的質量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同時,藝術類大學畢業生連年增長,就業競爭力卻日益降低。雖然高校每年公布的一次性就業率都高達90%以上,但實際上目前許多高校的藝術生最終就業率只有50%左右。島城考生劉琦4年前考入北京一知名藝術院校,去年畢業時,全班五十多個學生最終落實工作的連三分之一都不到,大量的學生畢業就失業,不少畢業生成為北漂一族,到劇組幫著打下手混口飯吃,還有些找不到工作的同學,只好在各個城市做起了輔導類的家教。
   島城一高校董教授告訴記者,從他教的素描課來看,大一有一半時間都是給學生來“補課”的。董教授稱,因為質量的下降、藝術生大擴招,與日益嚴峻的藝術生就業難之間已經形成了可怕的惡性循環。社會對于藝術類畢業生的需求量相對較小,藝術生的就業競爭比普通畢業生大得多,就業時能夠學以致用的藝術生更是少之又少!″董老師說,前幾年他的學生不愁就業,就業后工資也都在兩千元左右,現在不少學生每月800元的工作也爭著去了。因此,家長和考生在抉擇走藝術“捷徑”的時候,一定要放遠眼光三思而后行。記者姜寶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