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律為青少年打造健康的網絡空間
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記者曹智、李宣良)
“網絡是把雙刃劍,在給青少年帶來種種便利和好處的同時,也給他們帶來許多負面的影響。”出席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張學東代表說起網絡對青少年的影
響,神色頗為凝重,“必須用法律為祖國的未來打造健康的網絡空間。”
為了提交關于制定“青少年互聯網使用法”的議案,年逾七旬的張學東考察了多所中小學,與學生、老師和家長進行了深入交流。對于互聯網使用不當對青少年造成的危害,張學東有著深切感受:“有的中小學生對上網非常著迷,一天不上網就渾身不自在;有的中小學生通宵達旦沉溺于互聯網游戲不能自拔,給中小學生的學業、健康和精神帶來極大的危害;不少學生認為,網絡上的一切都是不誠實的,因而用假名、說假話、不負責任地胡言亂語成了一種‘時尚’。”
“網絡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如果任其發展,毀掉的將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張學東說,“有效預防、控制青少年網絡成癮、網絡不良信息的毒害以及網絡犯罪等,已經成為政府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
源頭是關鍵。如果網上是一片凈土,青少年自然就不會被污染了。張學東建議,我國應積極借鑒美國、德國、日本的做法,以“防止青少年信息污染,維護青少年網上安全”為原則,制定涉及信息發布、審查、監管、青少年監護和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法規。“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處理青少年行為問題的特別法律文本,迫切需要修訂、補充、完善相關的法律內容,以更適用于青少年網絡權益的保護和使用的管理。”張學東說,“在條件成熟時,應著手制定青少年互聯網使用法專項法規。”
預防青少年對網絡的有害使用,不能單靠“堵”的辦法,還要有“疏”的舉措。張學東建議,要建設一批健康、文明、科學,尤其是對青少年能起正確導向作用并富有吸引力的網站。
“青少年好奇心強,探索未知領域的興趣濃,因此可以針對他們身心發育的規律和特點,設計一些適合他們的網站,讓孩子們學會有效使用網絡信息,學會正確的網絡交流,學會利用網絡發展自己。”張學東說:“這才是預防青少年網絡有害使用的最積極的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