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人士透露:年中將選擇地級市為試點并將試點結果呈報國務院
日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召集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土資源部等部門負責人,就中心完成的《中國房地產稅收政策研究》報告展開研討。權威人士在會上透露,年中將選擇一個地級市為試點,全面摸清登記該市的公、私不動產,構建數字化城市模型,
試點的方式采用“真實數據,空轉運行”,使設計出的方案盡可能接近實際的檢驗。試點結果最終報送國務院作為決策參考。
雖然離最后的政策出臺可能還要一段時間,但從政府智囊機構的動向看,不動產稅已漸行漸近。
■不動產稅輪廓已清
從此次專家的研討看,有關不動產稅政策的輪廓已經十分清晰。
財政部專家表示,當前說的物業稅就是將來要適時開征的不動產稅,或稱房地產稅,民間關于物業稅就是“將土地出讓費攤入今后幾十年分年收取”的理解是個誤區,也并不是要把土地出讓金、房地產稅和費三塊完全并入一個統一的不動產稅來征收。
目前,我國以房地產為對象的收入主要有三塊:稅收、各類收費、土地出讓金。其中,直接將房地產作為征稅對象的共有6個稅種,包括土地增值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占用稅、房產稅、城市房地產稅和契稅。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中國房地產稅比重偏低,僅占全部稅收收入的2.36%,占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也僅為8.%;而西方國家的房地產稅或財產稅卻是稅收的重要組成,占基層政府財政收入的比重甚至達71%。此外,中國房地產稅費主要集中在開發投資環節,多而重;占有和交易環節相對偏輕,對個人占用幾乎不征稅,刺激了房地產投機行為。
與此相對應,我國地方政府很大一部分財政收入是來自土地出讓金和各種收費。其中,收費名目繁多且極不規范,甚至各個地方各行其是,預算外運行現象嚴重。
為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提出了以“正稅、明租、清費”為方向的改革。正稅,即合理設置新稅制,統一內外稅制,避免重復征稅。明租,即土地出讓金從一次性收取改為分年收取,明確地租性質。清費則是除少數確有必要的服務性收費外,其他收費或取消或合并為某一個固定的稅種。
■目前難以影響房市供求
不動產稅究竟會是當前持續升溫的房市的“利空因素”抑或利好?這是當前最牽動人心的問題。
華夏證券研究員董晨參加了研討會。他的觀感是,目前研討不動產稅的政策動機是理順中央與地方的財稅關系、規范房地產收費!拔也徽J為不動產稅是政府的政策信號,以此來平抑房地產價格。當然,如果將來在房產買和賣的過程中都要增加收稅,投機性購房的成本會提高,理論上會抑制投機。”
特約編輯:廣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