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試想您心情舒暢地住在一個景觀優美、設計現代、各種配套設施完備的小區里。有一天您到小區標準的游泳池準備游泳,卻發現更衣室竟然沒有空余的柜子了;您周末屢次預訂小區漂亮的網球場,想活動活動筋骨,可惜每次都聽到服務小姐遺憾地告訴你,場地已經被其他業主先訂了……您還
認為這個小區非常適合你的生活需求嗎?
一個小區配套設施能夠接納的業主資源是有限的,往大點說,一個城市有限的資源能承受的人口也是有限的。來自權威部門的最新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北京市常住人口約為1476萬人,其中外來流動人口超過了400萬。
大量流動人口的涌入,為北京的城市發展做著自己的貢獻。但是,另一方面,我們看到了北京作為一個資源稀缺型城市,目前的人口已經接近各種資源的承載極限。根據專家的測算,如果北京保持目前的人口平均增長率,到2020年,北京總人口將達到2100萬人以上!如果不加以有效的控制和引導,北京將面臨巨大的人口壓力,嚴重影響未來北京的協調發展。
城鎮體系規劃圖。到2020年中心城人口控制在850萬人,新城人口約為570萬人,小城鎮組團約為180萬人
疏散中心城人口向新城轉移 供圖/北京市規劃委員會
人口規模控制之一:
1800萬是北京的宜居人口
在最新修編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中,給北京提出了一個全新的定位:宜居城市。所謂“宜居城市”,就是要讓人們能在這個城市安居樂業,享受健康、便利、高品質的都市生活。而建設“宜居城市”,一個基本依據就是確定人口規模。北京,到底能容納多少城市人口?專家經過科學的測算,告訴了我們答案:大約1800萬人。
為什么1800萬是北京的宜居人口?很多讀者很好奇,這個數字是怎么計算出來的?記者從有關專家那里了解到,關于北京能夠負擔1800萬人口的預測,主要采用了三種方法:
第一種,生態和水資源承載力法。
根據目前國際上可比城市的技術和生活水準,現代城市一般每人需要200平方米的綠色生態空間。北京平原地區面積約為6338平方公里,其中至少應保證3500平方公里的生態空間。再綜合其他因素,得出北京相應人口規模應該在1750萬人左右。
同時從水資源的角度看,在考慮內部挖潛和南水北調入京等措施前提下,北京到2020年規劃可供水資源量為54.2億立方米;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分析,人均水資源量一年300立方米是保持現代小康社會生活和生產的基本標準,按此標準,北京水資源可承載的人口為1800萬人。
第二種方法:就業崗位預測法。
以北京的經濟發展預測為基礎,采用數學模型的預測方法,預計2020年北京就業崗位需求量為810萬個左右。再以北京實際的歷史情況和發達城市的經驗,測算出北京2020年常住人口規模應該在1747萬-1857萬之間。
第三種方法:綜合增長率法。
1990年到2003年,北京的人口年增長率為2.2%,根據北京近十年來人口規模、構成、遷移等方面的規律,考慮到合理引導人口流動與分布等因素,未來北京人口年增長率為1.22%-1.45%,這樣,到2020年,北京總人口應為1790萬-1860萬人。
綜合各種因素,《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中,確定2020年北京人口規模控制在1800萬人左右,年均增長率控制在1.4%,其中戶籍人口1350萬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來人口450萬人左右。
人口規模控制之二:
有效控制人口才能保障生活水準
今年北京兩會期間,北京市政協委員張惟英教授一項《關于建立人口準入制度,控制人口規模,保持人口與城市資源平衡的建議》的提案,出人意料地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此后一段時間,贊同的聲音和反對的觀點不斷在媒體上激烈交鋒,張教授的觀點也因此成為廣大網民攻擊的對象。
姑且不論“人口準入制”正確與否,它的初衷是為了提高北京的人口承載力。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城市問題研究所副研究員葉立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國目前正處于城市化加速發展階段,所以從根本上扭轉人口向北京等大城市流入的趨勢是不可能的,也是違背客觀規律的,因此通過提高人口承載力,緩解人口規模過大給城市各方面所造成的壓力,是當前北京應對人口規模壓力的基本思路。專家建議,提高人口承載力,首先要通過調整來實現。通過調整城市功能空間布局,將某些辦公功能、居住功能和商業功能向外圍地區轉移;通過產業政策調整,制定鼓勵勞動密集型產業、中小企業和彈性就業發展的政策,為不同技能水平的勞動人口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帶動就業人口和功能服務人口向城市外圍地區擴散,以此緩解中心城區的人口壓力。
事實上,在最新修編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中,已經體現了這一思想。根據規劃,今后20年北京市的人口控制規模為:2010年全市常住人口1250萬左右,流動人口250萬左右;到2020年,北京市城鎮人口規模規劃控制在1600萬人左右,其中中心城人口規劃控制在850萬人,新城人口約為570萬,小城鎮組團約為180萬人。
北京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陳劍表示,《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中提出了“兩軸—兩帶—多中心”,這對緩解北京人口增長的壓力具有重要意義。長期以來,北京一直是單中心發展,由于城市功能主要集中在城市的中心區,大量人口也集中在城市中心區。要緩解中心區人口增長的壓力,通過其它方法很難奏效。而從空間結構上進行戰略性調整,把城市的一些功能從市中心轉移出來,大大拓展城市空間,在市區范圍內建設不同的功能區,在“兩帶”建設若干新城,吸納新的產業和人口,分流中心區的功能,這樣就會大大緩解城市中心區人口增長的壓力,也有利于分散北京交通壓力,有利于建造適宜居住的人居環境。
人口得到有效控制,市民的生活水準才能得到保障。根據《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年-2020年)》,到2020年,全市城鎮人均生活綜合用水量將達到185至300升/人,城市自來水普及率也達到100%。而中心城、新城區的雨水管道覆蓋率達到90%以上,城市重點地區、交通干道、立交橋等排水系統對超標準降雨的排泄能力也將大大提高,下雨天道路積水、需要蹚著水走路的記憶將一去不復返。
預計2020年,全市污水總量約18億立方米,其中中心城和新城污水量約16億立方米。但是,逐步配套完善的污水處理設施和回收利用系統將使那時的全市污水管道普及率和污水處理率達到90%以上,而現在剛剛開始啟用的中水回用系統也將成為城市綠化、河湖生態、道路澆灑、生活雜用、工業冷卻等主要水源。而一直困擾市民郵政網點少、用郵難的問題,也將得到解決。到了2010年,北京將實現每一郵政局平均服務1萬人口、服務半徑1.8公里的目標。
人口規模控制之三:
促進人口從舊城向新城轉移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就要引導人口在市域范圍內合理分布,通過疏散中心城和舊城的產業和人口,推進城市化進程,促進人口向新城和小城鎮聚集。
記者從北京市公安局、旅游局以及相關部門得到的數據,2003年北京舊城人口大約為165萬人。到2010年,這個數字要被控制在150萬以下。到21世紀中葉,隨著居住水平的提高和人口逐步向遠郊區疏散,市區人口將逐步減少,城市綠化用地將大量增加,城市環境質量將顯著提高。
如何疏散舊城人口?有關專家建議,要積極探索適合舊城保護和復興的危房改造模式,停止大拆大建,制定科學合理的房屋質量評判和保護修繕標準,逐步改造危房,特別是要加強對具有歷史價值的胡同、四合院的保護和修繕,同時嚴格控制舊城的建設總量和開發強度,減少房地產開發行為,不搞一次性超強度開發,逐步拆除見縫插針建造的簡易樓以及四合院中私搭亂建的臨時房屋和臨時建筑,并逐步拆除嚴重影響歷史文化風貌的建筑。
人口規模控制之四:
加快新城建設步伐
疏散舊城人口還需要和新城建設同步進行。所謂新城,是在原衛星城基礎上,承擔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聚集新的產業,帶動區域發展的規模化城市地區,具有相對獨立性。根據最新修編的規劃,新城共規劃了11個,分別是通州、順義、亦莊、大興、房山、昌平、懷柔、密云、平谷、延慶、門頭溝。其中,北京重點發展的3個新城分別是位于東部發展帶上的通州、順義和亦莊,這3個新城將成為中心城人口和職能疏解及新的產業聚集的主要地區,形成規模效益和聚集效益。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這些原來衛星城的常住人口為160萬左右,而到21世紀中葉,衛星城的總人口將大約為300萬。
為了疏解過于密集的城市中心區的功能,新城建設的步伐已經開始了。記者從大興區委了解到,大興區已經和北京建工學院、首都醫科大學兩所大學敲定,今后這兩所大學將遷至該區。同仁醫院設在亦莊的醫院已經完成了主體工程,新醫院比城里的同仁醫院面積更大,將解決全國各地就醫者蜂擁進城的問題。而南中軸路南延的工程已經納入北京市的年度計劃,道路打通之后將使大興區與市區建立更緊密的交通聯系,有利于布局新的城市區,解決市區功能疏散、人口疏散的問題。大興區委書記沈寶昌預測,沿著京開高速和京津塘高速,將形成新的50萬至80萬人口的新城——黃村、亦莊、唐各莊、榆垡,沿京開高速形成城市群;亦莊、采育、張自營,沿京津塘高速,也可能形成新的城市群。
百姓談修編
公司職員陳小姐:控制人口規模很有必要
我覺得北京的人口是該控制一下了。我看到報道說,北京人口瞬間峰值達到過1700萬,真是個不小的數字了。我曾在美國讀MBA,覺得北京在城市建設硬件水平上,和國外的差距越來越小了,但是軟件上也就是服務方面還差得很遠,其中的原因之一我覺得就是人太多。我自己感受比較深的是醫院的服務。國外的醫生每天就看10個病人,當然有耐心,也和藹,北京的醫院現在都建得很漂亮,可是醫生態度就和國外沒法比,為什么?他一天少說也要看好幾十個病人,到最后,他想笑都累得笑不出來了!機場的情況也一樣,設施完備,可是架不住人多,所以照樣會發生候機沒有座位、擁擠等等情況。我覺得北京城市規劃對人口規模作出限制是非常正確的。
家庭主婦林太太:郊區買套房住著更舒心
北京城市規劃我仔細地看了,作為一個北京人,看了以后對北京的發展更有信心了。對我自己的實際影響就是,我打算和先生商量一下,在郊區買房子了。先生老早就說想在郊區買處大點的房子,空氣好,住得舒服,一直擔心的就是配套和交通問題,另外,雖說是自己住,也希望房子能保值升值。現在知道了政府也要加大郊區新城建設、疏散城區人口,我們打算在密云、通州、大興再轉轉,選一處房,也算響應政府號召吧。(于姍姍)
責任編輯:孫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