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3月4日電(劉芳濱)青島市各級勞動保障部門千方百計幫扶就業困難群體,多項措施并舉推進社區就業,取得顯著成效。據青島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統計,去年全市有求職要求的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4.7萬余人,就業率92%;市區已有45個社區居委會的就業困難人員安置率達到100%。
&nb
sp;
“管理到人、服務進門”,是青島市在社區就業中推行的服務新模式。去年以來,青島市各街道和社區服務機構普遍開展了“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暖百家心”的就業服務活動,做到失業原因清、家庭狀況清、思想動態清、技能特長清、擇業要求清。通過登門入戶搞家訪、講政策、送崗位,實現了就業服務入社區、進家門。截至目前,全市累計走訪就業困難人員家庭6萬戶次,入戶率達到98%以上。
將就業困難人員劃分為“ABCD”四類,開展精細化、有差別的服務。青島市對生活特別困難、就業要求迫切、對崗位要求不高的A類人員,通過開發公益性崗位、過渡性就業崗位、靈活就業崗位,由街道和社區服務機構負責每月送崗一次,及時提供上崗機會。據統計,去年全市A類人員共有15649人,實現就業15210人,就業率97.2%。對因各種原因暫時不能上崗的B類人員,重點提供生活援助,通過街、居工作平臺,協調民政部門為符合條件者納入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有就業能力和要求、但就業不太迫切的C類人員,每三個月登門一次,重點進行職業指導,組織參加技能培訓。去年全市C類人員共有35555人,實現就業31870人,就業率89.6%。對家庭條件較好、暫無就業要求的D類人員,及時上門宣講就業政策,定期聯系走訪,掌握其就業和生活變化情況,如有就業要求及時納入幫扶。通過精細化服務,使幫扶就業基本做到“一戶不落、一人不漏”。
青島市還通過不斷開發就業崗位,建立起“社區就業崗位儲備制度”,使每個社區每天都確保一定的崗位數量,通過社區宣傳欄、入戶走訪等形式推薦給求職者。去年以來,全市依托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平臺,采取與居委會相結合、與轄區大專院校及醫院相結合、與物業管理公司相結合、與社區服務中心相結合、與轄區大企業相結合的辦法,共開發各類社區政策扶持崗位2.1萬個。
特約編輯:舒薇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