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三大期貨交易所根據中國證監會部署發出通知:自2005年2月18日閉市起,期貨經紀公司會員結算準備金最低余額由50萬元調整到200萬元。一家期貨經紀公司將因此在三大期貨交易所共計多上繳450萬元——國內期貨經紀公司最低注冊資金為3000萬元,對多數實力平平的公司,這不是個小數字。
“我們希望通過政策調整對期貨經紀公司進行清理整頓。”一位交易所內部人士說。
“今年是期貨經紀公司的整頓年,要淘汰一批小的期貨經紀公司。這個規定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會有其他監管規定陸續出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一位相關人士告訴記者。
據了解,針對期貨經紀公司目前存在的經營風險,今年可能將推出的監管措施包括:凈資產充足率管理、保證金四方監管等。而記者結稿前獲悉,年內結算準備金有可能二次上調。
期貨業已經嗅到陣陣急風暴雨即將來臨的氣息。
準備金之困
一位期貨經紀公司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全國180多家期貨經紀公司中還有相當部分沒有通過2004年的年檢。據了解,期貨業年檢通常從每年4、5月份開始,檢查項目主要包括:注冊資本金、客戶保證金、是否存在客戶大量透支保證金情況等。“與其說年檢還沒有結束,不如說這些公司根本就無法通過年檢。問題很多,尤其是挪用客戶保證金問題,一些地方證監局都不敢處置這些公司,因為一旦處置,保證金漏洞太大了。”某期貨經紀公司人士告訴記者。
記者就此向一位監管人士咨詢。該人士表示:“根據規定,期貨經紀公司注冊資本金3000萬元中自有現金必須占60%,也就是1800萬元;交易所提高結算準備金后,期貨經紀公司需要多繳納450萬元,照理不會出現有公司交不出錢的現象。但是對此要求現在的確有部分公司難以達標,這說明這些期貨經紀公司實際上根本無法通過年檢。”
部分期貨經紀公司為何會無法應對區區450萬元準備金上調?一位已經瀕臨關閉的期貨經紀公司老總抱怨,主要是整個行業競爭過于激烈。“排名前二十名的會員幾乎壟斷了80%的利潤,多數小期貨經紀公司根本不賺錢。”實達期貨副總經理林東偉告訴記者。
據前述老總介紹,期貨經紀公司的收入來源只是客戶交易傭金,因此,經紀公司之間不僅大打傭金戰,為了留住客戶,還會給大客戶很大的透支額度。“給客戶透支額度是整個期貨經紀業內公開的秘密,只是有些公司給的額度比較小,有的給的大。透支額度越大,風險就越大。輕則侵蝕其他客戶保證金,重則將整個期貨經紀公司的資金吞掉。”該老總告訴記者,“期貨經紀公司中問題最大的一塊就是挪用客戶保證金。同證券公司不同,這些錢一般不是被期貨經紀公司挪做自用,而是被挪做其他客戶透支用掉了。”
另一個導致部分期貨經紀公司無法通過年檢的原因是期貨經紀公司抽逃資本金自營期貨。據上述人士介紹,由于現在行業競爭過于激烈,當傭金收入無法承擔日常經營開支時,部分期貨經紀公司會打注冊資本金的主意:再注冊一家公司,將自己的注冊資本金以各種名目抽逃到這家新公司,然后以新公司的名義用這些資本金炒期貨。
風險管理新構架
在記者的采訪中,一些規模較小的期貨經紀公司紛紛表示,可能會放棄部分交易所席位。
“我們就是希望一些交易量不大的期貨經紀公司放棄席位。”前述監管層人士對此表示,“這些小公司沒有必要浪費這些錢,借用其他大公司的交易跑道就行了。”
據一位武漢中期內部人士稱,武漢中期便是一個例子。由于準備金負擔太重,他們已經將三家期貨交易所會員席位退掉。“我們可以通過中期集團其他成員的席位進行交易。”
“這種資金實力弱的公司通過資金實力強的公司交易的方法也是我們正在倡導的一種風險控制管理方法,這是此次提高準備金的另一個目的。”上述監管層人士說。
據他介紹,由于交易特點,期貨交易中客戶透支保證金無法避免,國外期貨經紀公司通常根據客戶信用狀況給予其一定信用額度,同時有一套很成熟的風險控制體系。“國外期貨經紀公司分為好幾個層次。能夠成為期貨交易所會員的經紀公司很少,像倫敦LME(倫敦金屬交易所)只有19家會員——相比之下,我國交易所180多家會員實在是太多了——這些會員被稱為結算會員,其他期貨經紀公司要做期貨交易必須通過結算會員的跑道。”
而能夠成為結算會員的都是資金實力非常雄厚的期貨經紀公司,如高盛、美林等。在進行期貨交易時,客戶同一些“圈外”期貨經紀公司結算,這些“圈外”公司再同結算會員結算,最后才由結算會員同交易所清算中心進行資金結算。這種結算構架的優點是令交易風險根據資金實力分配:實力雄厚的多承擔風險;實力弱、無法承擔更多風險的,就只能在“圈外”。“而我國目前期貨經紀公司不論資金實力大小,都承擔同樣風險,這對風險控制非常不利。”
監管者的其他棋子
結算準備金上調只是2005年期貨業監管主題中的第一步。
據悉,接下來將推出的是期貨經紀公司凈資產充足率管理規定。凈資產充足率是指期貨經紀公司在代理客戶資金時自有資金的比例。“目前還在征求各期貨經紀公司的意見,比率還沒有最后定下來,可能在8%或10%左右。就是說代理客戶10億元資金時期貨經紀公司必須要有1億元左右的自有資金——這一規定比此次準備金提高更為嚴厲,到時可能會有更多期貨經紀公司被淘汰。”前述國研中心人士透露。
加強保證金監管今年期貨業監管的另一主題。
“目前不少期貨經紀公司都有歷史遺留問題。例如有些公司存在客戶拖欠合約交割款,致使保證金封閉運行出現缺口。”長城偉業期貨經紀公司副總裁袁小文介紹。另外,還有些期貨經紀公司存在保證金與自有資金間劃款不規范等問題。
據悉,目前保證金四方監管方案已浮出水面,并確定今年內完成試點和全面推廣工作。在這個方案中,監管者、經紀公司、交易所和銀行四方將分工合作:銀行管資金,經紀公司管賬,交易所管交易;通過一個信息平臺使四方都能夠實時監控到保證金的運行。在目前的客戶保證金封閉運行中,客戶保證金存放于期貨經紀公司在商業銀行開設的專用賬戶上,客戶下單后,由期貨經紀公司發出指令,商業銀行將專用賬戶上的資金轉賬至相應交易所的資金賬戶。但是由于指令權仍在期貨經紀公司手中,挪用并非完全不可能。“如果能實行四方監管,保證金監管應該大有改進。”
相關報道
保證金監管漏洞:寰宇期貨之殤
客戶暴倉對于任何一家期貨經紀公司都是“災難事件”。一旦出現客戶暴倉,輕則影響公司信譽,重則牽累公司倒閉。北京寰宇期貨經紀有限公司不幸在2004年末遭遇一次暴倉襲擊。
據悉,北京證監局已經進駐寰宇期貨經紀公司展開調查,事件真相還未全部浮出水面,但寰宇期貨遭此大劫的主要原因是客戶過度透支保證金,暴倉后牽連公司資金鏈斷裂;其中反映出的保證金監管漏洞值得深思。
目前記者能夠獲悉的寰宇事件梗概是:有客戶在該公司投資上海期銅時發生暴倉,并導致其他客戶保證金無法正常提取。
去年4月19日起,上海期銅連續五天大跌;到了10月中旬,上海期銅又連續三天跌停。
從理論上說,由于期貨市場是高度集中的競價交易中心,并具有高杠桿機制,所以風險是集中化顯現的,每當期貨市場價格出現異常時,就可能形成整個期貨市場一次“災難”:投資者暴倉,同時經紀公司也會因保證金方面虧損而面臨巨大風險。
“期貨經紀公司最大的風險是客戶暴倉時沒有能力處理。”北京某資深期貨人士說。
因此,期貨經紀公司應該高度警惕客戶暴倉風險,一旦出現苗頭,就要采取果斷措施,把它控制在自己所能承受的范圍之內。
“從寰宇期貨的情況看,暴倉額度肯定很大,從而影響到期貨經紀公司自身經營。”該人士分析。
根據現有規定,期貨交易所先是跟期貨經紀公司結算,然后期貨經紀公司再跟客戶結算。出現寰宇期貨這種情況,只有一個原因,就是虧損太多了,期貨經紀公司賬目調不平,不得已挪用客戶資金。
“如果出現單邊行情無法平倉,期貨經紀公司沒有責任;但是從這次情況看,出現三個跌停板,期貨經紀公司應該是有機會‘逃離’的。”上述資深期貨人士說,“因此,期貨經紀公司要擔負很大責任。”
期貨經紀公司的主要責任就是沒有強制平倉。一般來說,期貨投資者在操作中出現保證金不足時,期貨經紀公司有權要求該投資者及時補足保證金,如果無法及時補足,則有權強制平倉。否則,一旦暴倉,期貨經紀公司就要用自己的資本金補足,或者跟客戶協商處理。
而從監管方面看,目前監管機構還無法及時監控到各家期貨經紀公司客戶保證金的運行情況,所以保證金透支乃至挪用情況頻頻發生,甚至出現寰宇期貨這類事件。由此看來,保證金四方監管的推行已經刻不容緩。黃嶸,巫燕玲,石海平
特約編輯:舒薇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