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資金直接入市在制度約束方面的問題已基本解決,但在市場判斷方面,各保險公司的入市意愿并不相同。按有關規定,保險公司直接入市的比例目前不得超過公司上年末總資產規模的5%。由此可測算出規模大約在550億元左右。加上允許投資基金15%的額度,進入股市的保險資金最多可達到2200億元。但是,業內人士稱目前無法估計
在法規允許范圍內,究竟會有多少保險資金被吸引進國內股市。
據了解,多家保險公司的新聞發言人或投資部負責人都對保險資金直接進入股市持“謹慎”態度。而且多數保險公司還表示,絕對不會用足5%的上限額度,一般只會用2%至3%,也可能只用1%。有保險公司人士指出,對于大部分保險公司來說,前期可能進行一些試探性投資,這類投資直接投向一級市場的可能性很大,因為按照經驗,一級市場的投資風險相對較小。
雖然保險公司總體上態度謹慎,但不同規模的公司仍然表現出了不同的取向。相比大公司的積極,中小公司的反應則較為冷淡。由于資金的規模效應,大型保險公司直接入市的收益成本之比很可能高于中小保險公司,相關規定的出臺對大型保險公司的影響也可能更加立竿見影。有業內人士介紹說,有幾家大保險公司資產管理公司準備直接投資股票,而中小型保險公司一般仍愿意直接投資證券基金,因為不用費心去研究單個股票,可以節約成本。
也有分析人士認為,盡管保險資金申購新股享有同投資基金一樣的優惠,但從沒有一家保險機構成為首批新股詢價對象看,保險資金對新股保持謹慎。在現有發行制度下,保險資金通過申購新股獲利空間并不大。
另有保險業專家認為,除了對保險資金運用的風險管控和資本市場的完善外,保險資金直接投資股市尚有一些隱性風險,可能來自保險公司的治理結構不完善,如所有者缺位問題。正如保監會主席吳定富所擔心的,要緊的問題不在于保險資金可不可以直接入市和允許有多大比例的資金可以入市,而是如何有效控制保險資金運用的風險。
如今,政策已經給了保險經營主體多一些資金運用的選擇空間,但保險公司在具體設計股市投資計劃時還是需要加倍謹慎,不能盲目樂觀。
事實上,在保險業發達國家,保險資金運用證券化趨勢主要表現在大量持有各種債券,股票在其證券資產中所占比例并不高,因為債券的收益性、流動性和風險性組合比較適合保險資金運用的要求。壽險公司獨立賬戶比如投資連結保險投資股票比例可能會高達100%,但普通賬戶直接投資股票限額可能只有5%。(鄧海平)
特約編輯:舒薇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