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京記者 陳燮衡 實習生 邵澤慧
“著裝要整潔,語氣要親切,服務要貼心、買與不買一個樣,對女性顧客不要隨便問年齡,對外國顧客切忌提收入……”為了迎接2008奧運,北京紅橋市場已經開始給商戶們開講了商業服務規范課。
盡管距奧運會還有3年,但東道主已提前進入角色!皩W禮儀、講
禮儀、用禮儀”正在成為一種時尚在京城各城區各階層廣為流行。
凸現“人文奧運”
“人文奧運”與“綠色奧運”、“科技奧運”是北京舉辦第二十九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三大理念。體現古國五千年文明精髓、反映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禮儀”,無疑是注解“人文奧運”理念的最精彩、最重要的內容。
去年的9月中旬,北京市委宣傳部、首都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就通過北京日報、北京晚報、北京青年報等首都新聞媒體推出了文明禮儀讀書知識競賽活動,參賽者達73萬人之眾,作為大賽參考用書的《文明禮儀普及讀本》在京城熱銷,發行20多萬冊,賽事掀起了首都講文明學禮儀的熱潮。
2005年,首都文明辦又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為期一年的文明禮儀教育實踐活動,號召京城市民注重文明修養、學習禮儀知識,爭做講文明講禮儀的表率。為創建優美環境營造文明、祥和的城市氛圍,為辦一屆有特色、高水平的奧運會,盡一份自己的義務和責任。
“活動”以“禮儀北京、人文奧運”為主題,以生活禮儀、社會禮儀、賽場禮儀、職業禮儀、校園禮儀和涉外禮儀為主要內容。同時憑借大眾傳媒的強勢傳播,開展“人文奧運文明禮儀”系列報道。北京日報、北京晚報、北京青年報、北京晨報、北京娛樂信報、競報、法制晚報等市屬報紙開設了“文明禮儀大家談”,專辟了“禮周刊”等欄目和專版;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北京電視臺也在多個頻道開辟大型專題和專欄,大張旗鼓地宣傳文明禮儀知識。
兒童口中的新童謠
“教學樓,真熱鬧。楊柳青青花兒俏。同學們,蹦又跳。講文明,懂禮貌。見老師,問聲好。見同學,問聲早。愛環境,出新招。校園美,齊歡笑。”如今,走進北京許許多多的小學、幼兒園,隨處都可以聽到孩子們傳唱著這些瑯瑯上口童趣盎然的新童謠。
童謠是傳播禮儀知識的良好載體,兒童學禮儀采用童謠的形式唱出來,是實現“禮儀北京、人文奧運”目標一個重要步驟,是增強青少年文明素質有效手段。北京實驗二小的一位老師認為,別看這些孩子今天還是小學生,到了2008年,他們都有可能成為奧運會上文明禮貌的傳播者。
去年,北京針對“灰色童謠”開展了北京“新童謠”的征集活動,吸引了全市3000多所小學和幼兒園以及社會各界人士踴躍參加,短短兩個月共征集童謠19000多首。這些內容健康引導孩子積極向上的新童謠,北京少兒出版社已專門邀請專家學者從中精選1000首分門別類編輯成書,從今年新學期開始,《新童謠》將發放到全北京市小學、幼兒園的每一個學生、孩子手中。
讓禮儀熏陶新北京
“電話鈴響后,最多不超過幾聲就應該接聽”?“正確握手的時長一般為多少秒”?“宴會主賓的座位應該安排在主人的右側還是左側”?“告別朋友或同事應說留步還是說失陪”?“公共場所的交談,說話的聲音是否可以隨心所欲”?……不光是祖國的花朵在傳唱著童謠、學習著禮儀,更有超市商場的員工、賓館酒店的服務員、大專院校的師生、滿口京腔的“老北京”、南腔北調的外地來京務工者,京城的角角落落都沉浸在學習禮儀的濃濃氛圍中。
在摩肩接踵的公交車上,人們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學禮儀學出來的新景象:“前方巧遇紅燈,請您與我耐心等待,汽車拐彎了,請您握緊扶手”,“您請、您坐、謝謝、勞駕、對不起、沒關系”……乘坐公交車,一路是售票員細心的提示,滿耳是讓人心朗氣爽的敬語。
公交車禮待八方客人,超市商場則是禮爭回頭生意。今年春節期間,京城許多大商場均制定了禮儀培訓計劃,以文明服務來爭奪回頭客。不負責任的贊美,熱情過頭的推銷,強拉硬拽做買賣的現象大為減少。代之而起的是真誠待客,禮貌待人。如此一來,不僅商場形象大大改變,生意也越發興隆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服務質量最容易產生偏差的旅游窗口,在春節期間產生了一種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跡。分布在天壇地壇等公園的八大廟會,在長達七天之久的時間、游人多達上百萬的情況下,投訴率竟然為零。面對井然有序的廟會人潮,就有外國賓客大發感慨:古都北京是越來越有國際大都市的風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