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自己出險后的切身感受才明白重疾保險不是“絕癥保險”,保險的保障能夠幫助患者重獲新生。
“以前總認為保險公司推出的重大疾病保險針對的是一些不治之癥。即使投保人拿到錢,也沒有多大用了,基本上屬于‘心理安慰’。
經過自己出險后的切身感受才明白重疾保險不是‘絕癥保險’,保
險的保障能夠幫助患者重獲新生。”日前,上海市閘北區的保戶江小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有過江小姐這樣想法的人應當不在少數。很多人談到重大疾病保險時表示,上了保險公司重大疾病保險“名單”,要錢也不管多大用了,很多人甚至對這一險種感到忌諱。社會上曾一度有傳言,“大病等于或約等于絕癥,保險公司把保險金賠了,你的命也快沒了。”
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目前中國老百姓對保險業了解得不夠,在很多險種的理解上還存在很多誤區;同時,也說明了目前保險市場上的經營主體對保險產品宣傳力度不足,沒有與客戶和潛在客戶建立起良好的互動,導致人們不能夠真正了解保險的深刻內涵,最終不會去主動投保。
江小姐之所以能夠獲得保險賠付還要歸功于保險公司的客戶回訪。她于2003年罹患“子宮內膜癌”,經過幾次手術,恢復健康,很大一筆醫藥費用令這位女士不堪重負。江小姐此前投保了太平人壽的“太平無憂”健康保險,而且由于銷售這份保單的保險代理人已經離職,使她的保單成為“孤兒保單”,加上自己思想上對保險的誤區令她沒能想到去保險公司獲取賠付金。
就在她茫然無助的時候,太平人壽上海分公司的客戶回訪電話連線到江小姐,她的保單繳費日已經臨近,電話回訪人員在提醒她按期繳納保費的同時詢問了客戶的需求。
江小姐在電話中提出理賠的想法,回訪人員在了解情況后,馬上派人上門詳細了解情況,還幫江小姐把理賠所需材料一起帶回公司。經核實,江小姐確診的“子宮內膜癌”屬重大疾病保險責任范圍,公司很快作出了賠付的決定,一個星期內江小姐拿到5萬元理賠款。其實,從保險公司客戶回訪中就可以了解到,像江小姐這樣獲得補償的投保人也不在少數,而以這種方式拿到賠付金的客戶越多,越說明了社會公眾保險意識的匱乏,給保險公司經營者提出的要求也越高。
重大疾病保險真的沒多大用嗎?其實不然。重大疾病保險對于投保人來講應該是比較重要的險種之一。一般收入水平的人最難以承受的莫過于罹患重大疾病后巨大的醫療費用開支,而保險的補償功能能夠幫助處在困境中的患者在一定程度上擺脫經濟窘困的局面,有利于他們恢復健康。
很多百姓對重大疾病保險認識上的誤區僅僅是我國保險業發展進程中所面對問題的一個縮影,這些問題的出現從某種意義上講,給予保險經營者更多的應該是提示,讓他們清醒地認識到自身發展中存在的不足,以便更好地改進公司的產品和服務。當前我國保險業正處于快速健康的發展階段,保險向更高的目標邁進還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為保險業的發展營造出良好的發展環境,讓更多的人能夠了解保險,走出認識上存在的誤區,及時獲得保險給予的風險保障。(夏慶軍)
特約編輯:舒薇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