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 2月21日,全國許多地方的中小學校開學。剛剛結束的這個假期,孩子們累嗎?從一些地方反映的情況看,答案是肯定的。濟南市一些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僅數學題每天就要做50道。沈陽市有媒體對數十名中小學生及其家長進行的調查顯示,98%的學生是在家里和補課班或托管班度
過這個寒假的。 面臨高考、中考的中學生們喊累自不必說,現在,連小學生也在叫苦了。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信號。
寒假作業多,只是學生學習壓力沉重的冰山一角。學生負擔重,并不僅僅表現在學業繁重上,對相當多的學生來說,真正讓他們感到心累的是,他們所做的一切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而他們對這些從內心里是缺乏興趣的。
近年來,社會競爭日趨加劇,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在此背景之下,高考的壓力不僅壓在中學生身上,甚至讓剛踏進校門的小學生也感受到了它的沉重。一些老師、家長提出了這樣的口號: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這種觀念指導下,許多家長在孩子上幼兒園時就開始加壓,逼迫孩子學舞蹈、練鋼琴、習書法,剛上小學就強迫孩子上這樣那樣的補習班,在家長過高的期望中,許多孩子享受不到童年的樂趣,把學習當成了折磨人的“苦役”。
將來的孩子會如何面對一個復雜的全球化世界,這是一個關系到中華民族興亡的大課題。一個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系到它的國際競爭力,而一個只懂得灌輸的應試教育體系,很難培養出較高的民族素質。而且,授人以魚,僅夠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得魚。人類知識在不斷更新,靠生硬灌輸和被動接受永遠趕不上科學的飛速發展。在這樣的時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保持其對知識持續追求的熱情,顯然比掌握更多的現成知識更為重要。令人痛心的是,一些孩子在沉重的學習壓力下,已經過早地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山東省精神衛生中心的心理專家對初中一年級學生進行的一項調查表明,59.3%的學生有厭學情緒。上海一所英國國際學校的經理評價說,受狹隘的高考制度影響,中國學生長于理論知識而缺乏實際應用能力和批判性思維方法。
學生負擔重,已廣受社會詬病,要真正解決好這個問題,僅靠學生家長的疾呼遠遠不夠,必須下決心調整現有的教育評價體系。中國的孩子當然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但首先應
當保證,不讓他們累倒在起跑線上。
新華社記者丁錫國(新華社濟南2月22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