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在向著國際化和工業化邁進的大潮流中,要真正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結構,就必須充分發揮產業集群至為關鍵的作用,并且推動產業集群向高質量、高層次的方向發展,這是我市在當前階段的清醒認識和戰略選擇。作為一貫奉行“技術立企”的大型企業集團,海
信集團在拉動產業集群發展、實現多方共贏的實踐中,同樣對產業集群的高質量、高層次產生了強烈訴求,并將“優化產業結構、引領產業升級、構筑高質量的產業集群”作為主要目標,謀求意義重大的“產業突圍”。 據了解,這些年來,海信在青島周邊地區的配套采購規模逐步擴大,僅電視和空調配套產品的年采購額就達到8億元。其中,海信對青島地區的晶石電子、海聯電器、康貝絲光學、海錦包裝材料等企業的年采購額均在3000萬元以上。同時,針對我市家電行業當地配套率較低的現狀,海信采取了一系列積極有效的措施,強力拉動配套產業快速、均衡發展。例如,在電解電容、變壓器等通用元器件及核心部件領域,海信在同等條件下總是優先選擇青島地區的分供方;為提高分供方的技術水平,海信采取“拉、幫、帶”等方式,要求分供方參與設計,實現協同發展。此外,海信還通過自身的產品換代和產業升級,拉動新的配套企業發展;引進江蘇晶石等外地企業投資,在青島本地發展配套;自主投資擴大為松下、日立、三星、LG等國際大公司的配套,大力提升配套產業的規模和水平。 在自身集群化發展和拉動家電、電子產業集群發展的過程中,海信認識到,國內制造業目前存在的一個普遍性問題,就是產業的質量和層次低、產業結構不合理。曾有專家十分尖銳地指出,國內有些機電產品的出口利潤率,還趕不上蠟燭的出口利潤率。這一問題如不盡快解決,必然會成為極大障礙,制約著國內制造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為此,海信決定實施“產業突圍”———優化產業結構,引領產業升級,構筑高質量的產業集群。 據海信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海信今后將“四箭齊發”,拉動產業集群向高層次、高質量發展。一是規模拉動。在家電這一傳統優勢產業,海信將力爭在總體規模上達到國內同行業前三位,并以規模優勢為基礎,進一步強化家電、通信、信息三條產業鏈的交叉和融合,加深產業關聯度,橫向帶動產業鏈之間的均衡發展。二是研發拉動。海信將充分調動技術創新能力,運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提高制造優勢,帶動現有產業的全面升級;重點發展附加值高的基礎性產業,使基礎性產業從產業鏈的末端向前端滲透;從核心技術入手,推動配套企業的研發水平與國際接軌;三是供應鏈拉動。海信將通過擴大整機規模、提升整機技術水平,擴大配套企業的規模,提升配套企業的技術水平,形成共生的、不斷優化的產業鏈。四是增值服務拉動。今后,海信將從終端產品的制造業向新的產業形態滲透發展,逐步形成“終端產品+增值服務產品”的產業集群。(本報記者林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