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五蓮訊
都說大雪封山,可今年新春來日照的游人們卻感覺白雪皚皚的五蓮山離海邊“近”了。2004年,潮石公路、222省道五蓮段和334省道五蓮西段相繼開通后,五蓮至日照市區港口的車程縮短了一半,到青島也不過2小時。
去年以來,五蓮道路建設已累計投資3億元。大規模修路還只是五蓮開放新模式的外圍動作
。“把五蓮搬到大海邊”——一場塑環境、強內功的“海派”工程已在這個山區縣全面展開。
“五征”農用車是全國同行業綜合實力第二。可就在其鼻子底下,又殺出個“順達”機械,靠配套起家,現在生產自己品牌的三輪車,還在浙江建了分廠。
不止如此,“興發”車輛,“華盛”機械等相繼崛起,目前僅農用車產業,全縣產值過億的企業已達8家。服務多、干預少,市場活力迸發,全縣招商引資也順風順水:2004年,實際利用縣外資金19.3億元,外來項目投資額達33.6億元,同比都分別增長一倍多。
做日照的“花果山”,當青島的“后花園”。五蓮去年啟動了生態縣建設。縣財政當年拿出100萬元,給566名農村護林員發工資,對52.4萬畝山場實行全面封護;為減少污染,去年一口氣砍掉了140家達不到環保標準的石材加工廠。去年,全縣植樹造林4萬畝,森林覆蓋率上升至40.7%。五蓮山風景區相繼獲得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4A級旅游區稱號。2004年,景區旅游門票收入近600萬元,比上年翻了一番。
如今,五蓮人做事也越來越“海派”了。只要是束縛發展活力,甭管多“寶貝”,一個字——“砍”!以往雷打不動的半年總結匯報,從2003年開始全面取消,騰出精力,多辦實的;理論中心組學習,原來多是念報紙,現在什么解渴管用,搞什么專題,大家相互討論挑毛病;年底考核讓每一個人繃緊神經,上百條“硬杠杠”評判工作……
“原來講‘開放’說是打開山門,那還是坐等。”五蓮縣委一位負責人說,“現在更多講融入,融入半島,主動縮短與‘大海’的距離。”記者 孫巍 盧鵬 通訊員 王雪燕 報道
編輯 張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