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匯區區長孫潮說:“面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政府工作的迫切需要,吸引包括海外留學人員在內的高層次、高素質人才進入公務員隊伍,是我們目前所面臨的緊迫任務。”
他認為,國際化人才的眼光和經驗,可以幫助我們規避風險,少走彎路,為深化改革提供戰略性選擇。
孫
潮的話是有感而發。上任之初,為了獲得第一手資料,體驗一個普通市民的感受,他曾連續3天、每天超過10個小時步行考察公園、醫院等公共設施,用腳“丈量”大街小巷。作為老城區以及著名的商業中心,徐匯區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卻因為地處鬧市在客觀上制約了發展,城區內95%以上住宅,只有13處公共設施,街頭巷尾雖有大片綠地和公園,但難以造福市民。
在政府定位方面,孫潮特別強調要突出對公共性事務的管理和服務,滿足老百姓日常生活所需,為他們提供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政府的政策和資金要向公共安全、公共規劃、公共政策、公共財政、公共設施等領域傾斜。他坦言自己的權力很大,但責任也不輕。他說“每決定一件事,我都要反復論證、比較。我經常提醒自己,你的錯誤決策,可能會影響到幾代人的生活!”
談起這些,孫潮有些動情。城市建設要更人性化一些,在通往國際化道路上,世界各國都面臨共同問題,也有過相類似經歷。他舉例說,紐約市的拆遷、巴黎的社區管理、東京有效利用地下空間等可以為我們提供成功的范例。在國外學習、生活過的留學生在這方面則有親身的體驗,他們是了解外部世界的一把好鑰匙。
根據上海市未來發展和建設國際大都市要求,徐匯區一直堅持探索開放而靈活的引智方式。去年,通過借鑒國際“政府雇員制度”的經驗和“一美元官員”的做法,先后公開招聘了1名政府網站主任,聘請了3名高級“海歸”人才擔任“一美元官員”,為低成本使用熟悉國際經濟規則、擁有先進管理理念、具備學術及技術專長的優秀人才、推進公共政府建設搭建了一個新平臺。
特約編輯:張慶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