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為福特野馬外觀
![]() 圖為福特野馬中控臺
這是一款歷久彌新的老車,從任何角度都能看出它的滄桑;同時,這更是一款備受喜愛的名車,被評為“自1950年以來最受大眾喜愛的汽車”,便是最好的證明。 |
福特公司早在1964年4月的紐約世博會上就推出了野馬這款車,當時立即引起了轟動,當年總銷量就達到40萬輛,促使福特公司不得不增建車間,擴大產能以應對需求。近半個世紀的時間過去了,野馬幾經改型,但其“造人人買得起的高性能汽車”的造車宗旨從未改變。用“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來形容福特野馬再合適不過。作為福特汽車的經典之作,野馬MUSTANG共有兩種車身形式,一種是雙門敞篷跑車,另一種是雙門轎跑車,我們試駕的這款車是2002年改款的雙門轎跑車。
外形樸實無華,但從骨子里散發著一種野性
毫不矯揉造作的樸實外形,一切以實用為主,是野馬的一個突出特點。
前臉顯得過于保守,與普通轎車相比并沒有太大區別,絲毫沒有顯示出跑車的霸氣。發動機艙蓋上的兩條折線總算為整個前部調節了一下氣氛。而整個動感好像來自那匹奔馳的野馬車標,黑色的蜂窩狀散熱格柵,更加襯托出鍍鉻車標的氣勢來。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看來平淡的前燈組應對整車氣勢低沉負主要責任。
車身側面雖然仍以沉穩為主,但是一條梯形的凹線從前翼子板開始,直貫后翼子板,將整車的動感展露出來。尾部也以穩重為主,垂直尾燈采用了特征化條矩形式設計,怎么看都是一款轎車,要不是尾翼的提醒,很難將野馬劃為跑車之列。
總的看來,野馬的外形沉穩有余而動感不足,不過周身散發的那種穩重硬朗的氣質,讓人很容易感受得到。另外,野馬給人一種極其質樸的感覺,如果駕駛野馬牛仔裝會比西裝革履更加合適。
內飾質樸實用,體現出野馬的務實風格
野馬質樸的內飾與樸實的外形在風格上達到統一。絨面座椅寬寬大大的,支撐力還可以,不過包裹性稍差一些。后排座椅沒有頭枕,空間在同級別車中還算充裕,坐兩個成年人不是很局促。駕駛席座椅電動6向調節,像這樣的舒適裝備在野馬身上并不多見,與其它車不同的是,調節按鈕布置在座椅的正前方,而不是座椅的側面,如不是認真搜尋真的很難發現。前排座椅的頭枕外側面設計了一個安全帶調節圈,將安全帶穿過其中再系上,可以永遠保持最佳的角度,不會因為座椅的前后移動而改變安全帶與肩膀接觸的角度;另一方面,雙門跑車的共性是B柱比較靠后,這樣掛在B柱上的安全帶通常會對前排乘員“勒”得較緊,而加上這樣一個調節圈就會避免這種情況。
野馬駕駛艙的設計非常協調,色彩的明暗搭配很柔和,而且線條和造型都表現很柔順。中控臺將駕駛艙一分為二,而且左右極其對稱,如果將轉向盤等操控裝置移到右邊,在造型上不需要做任何變動。旋鈕式手動空調和6碟CD占據了中控臺的主要位置。
動力強勁,操控扎實
野馬采用的是排量為3.8L的V6發動機,配備5擋手動變速器。這款發動機最大的特性就是在較低的轉速下就可以獲得很高的轉矩,所以野馬在中低速時,加速性很好。5擋手動變速器,變速桿頭歪向駕駛席方向,因此操作起來比較順手,而且擋位清晰。由于野馬的車身并不比普通轎車短,而且軸距也接近2600mm,所以駕駛起來并不比普通轎車輕巧。野馬的懸架調校較硬,在普通的柏油路面上,路感仍然很清晰,不過對小幅的顛簸過濾得比較好。前懸架為改型的麥弗遜式,增加了橫向穩定桿,后懸架為流行的多連桿式,在彎路上對側傾控制得十分到位。野馬的儀表盤為6圓盤式,顯示的信息比較豐富,轉向盤為4輻式,并帶有巡航定速控制鍵,整體感覺還是過于穩重了一些,缺少運動的激情。野馬的燈光控制按鈕比較特別,需要分級拔出來,第一次用很不習慣。
總體評價:野馬無論是外表還是內在,都表現得過于穩重,也許恰恰這樣樸實的個性,才使野馬贏得了大家的尊重。
文/圖 景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