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青島2月16日訊(記者趙殿松)青島市在產學研結合、科技成果轉化、整合科技資源方面,創出了三個科技管理新模式,提高了科技競爭力。據《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1、NO.2》中的數據顯示:青島市科技競爭力指標連續兩年在全國各城市中列第6位。
“兩大一合”,推動大企業與知名大學、大院大所強強聯合,
開展新型產學研合作。近兩三年間,海爾、海信、澳柯瑪等十幾家大企業與中國海洋大學、中科院海洋所、國家海洋局一所、信息產業部41所、黃海水產研究所等大院大所通過成果轉讓、技術服務、興辦項目聯合體、成立股份制公司等多種形式,自辦或聯辦新型科技企業47家,注冊資金4億元,投資總額7.6億元,實現產值近8億元。
“三點一線”,實現成果轉化從實驗室到中試基地再到產業園區。3年來,青島市累計投入財政引導資金4900萬元,共建市級重點實驗室21家。海洋新型酶、共軛亞油酸、海帶膳食纖維、高檔氟碳漆、納米多功能塑料、輪胎制造業管理控制網絡系統等一大批成果,通過中試進入產業化生產。澳海生物、金谷鎂業、國人輪胎等一批新興高科技企業發展成為龍頭企業。
“四位一體”,青島市已形成了瞄準國家目標、爭取全省支持、創新自身建設、帶動區(市)發展的“四位一體”科技大合唱,有效整合了科技資源。近兩年,青島市承擔142項國家“863”項目,國家“973”八大海洋領域項目中有7個落戶青島,爭取的科研經費近6億元。
(趙殿松)
責任編輯:趙振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