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肖永風孫磊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決定》闡述了當前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總結了我黨執政55年來的六條執政經驗,確定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主要任
務,而我們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切實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提高黨的農村基層組織執政能力,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就顯得尤為必要。 一、加強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一是要選好配強村黨組織領導班子。村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農村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要通過仔細考察和認真篩選,確保選拔一批自身素質高、群眾威信高,自身致富能力強、帶領群眾致富能力強的“雙高雙強”的優秀人才充實到農村“兩委”領導班子,建設一支德才兼備、年富力強、作風優良、精干高效的農村干部隊伍,為農村經濟的快速、健康、有序發展提供有力的組織保證。二是加強村級組織建設。在村級組織管理中,要突出村黨組織在農村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中的領導核心地位,進一步完善以村黨組織為領導,村民自治為核心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推進農村民主化進程,認真落實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各項制度,實現村級決策的規范化。
二、切實加強廣大農村黨員的先進性教育,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黨的先進性是黨的建設的核心問題,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廣大農村黨員必須始終代表農村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農村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和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戰斗在基層的廣大農村黨員能否保持先進性,以及他們對人民群眾的態度如何,不僅是黨風的直接體現,關系到黨的形象,而且直接關系著農村發展和社會穩定。廣大農村黨員必須要牢記黨的宗旨,時刻強化群眾意識。深入群眾、到群眾中去是黨對黨員干部的一貫要求,是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一項重要舉措。黨員干部必須心系群眾,關心群眾疾苦,切實解決好群眾的實際困難。思群眾之所思,急群眾之所急,真正為群眾辦實事,要特別關心那些生活上遇到困難的群眾。通過為農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使村民看到黨組織心里始終裝著群眾,是真正代表廣大農民利益的,是在努力實踐“三個代表”的。同時,黨員還要積極促進農村的先進文化的發展,倡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堅持依法治村和以德治村相結合,使農村社會文化得以全面發展,在精神領域中保持基層組織的先進性。
三、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切實保障群眾利益。只有經濟發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基層黨員干部才能獲得群眾的認可,黨的執政地位才能得到加強,執政基礎才會鞏固。第一,黨員要帶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村黨組織不僅要著力提高農村黨員干部為農民服務的思想覺悟,而且更要著眼于解決好農村黨員干部“會不會富”和“能不能帶領群眾同富”這兩個問題。要促使廣大農村黨員干部努力做到在科技興農上先學一步,在農村結構調整上先走一步,在發展第二、第三產業上先干一步。在鼓勵他們帶頭致富的同時,要組織引導黨員干部全力幫助農民群眾共同致富,為農民群眾增收搭臺子、指路子、出點子,努力走出一條先富幫后富、共走致富路的農村發展的新路子。第二,切實提高村民生活水平,把實事辦好、好事辦實。發展的目的是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發展農村先進生產力,應以維護群眾利益為基本出發點,讓農民生活水平隨生產力的發展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