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五大消費提示:消費者利用手機上網或者定制服務項目時,千萬要注意操作細節,以免引來不必要的債務。
手機的普及的確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但是有消費者發現,當使用移動上網、互發短信甚至通過手機下載資料時,居然產生了很多莫名其妙的話費,經調查發現,產生費用的三大原因
:一是手機號碼惹的禍,如號碼撤銷時未退訂有償服務;二是欠費停機未及時辦理銷號手續;三是無意登錄了一些收費網站。
為盡量減少手機號碼債務,中國消費者協會首先提示消費者:手機號碼停止或暫停使用前先打一份話費清單,如果訂制了有償服務,先退訂服務項目;如四川自貢市某消費者2003年10月就辦理了停機手續,最近才被通知已欠幾百元的短信費用,原因就是他曾訂制過短信服務,停號時未退訂而產生的。提示之二是全球通用戶如發生欠費停機且又不想使用此號碼,要及時到移動公司主營業廳辦理銷號手續。否則將會增加保號費和滯納金,包月用戶將會損失包月費;有一位消費者購買包月卡,幾個月前辦理停機并結清費用,因未帶身份證未辦銷號手續,三個月后被催交三個月的包月費。提示之三是用手機號碼注冊上網或申請其他業務要謹慎;提示之四是發現異常高額話費,應及時打印話費清單;提示之五是小心移動上網悄悄透支話費。(首席記者
楊玉峰)
特約編輯:舒薇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