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訊 環衛工人掃馬路時,將垃圾掃到雨水斗里;排水工人清理雨水斗時,將污泥掏出后又堆到了馬路上。如此反復,年復一年。“雨水斗死結”是困擾城市管理者的一個頭痛的難題。今后,這樣的難題可能不再會出現了,記者昨天從市建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市改革了城市管理的體制,清掃馬路的同時要清理雨水
斗,像上面所說的現象將消失。
據介紹,此次城市管理體制的改革涉及市政管理、環境衛生、園林綠化、戶外廣告、房產管理和房屋拆遷等。
8條道路下放區里
原來由市管的貴州路、太平路、萊陽路、南海路、香港西路、香港中路、正陽關路、東海路八條道路的管理和維護權下放到市南區。
原由市管的東西快速路、立交橋、人行天橋、非經營性地下通道的管理維護按照屬地管理原則,下放到所在區。
城市防汛和防雪工作也由各區負責,以后出現下雪等情況,如果道路出現影響交通的情況,各區將是直接的責任人。
雨水斗清理區里負責
根據規定,雨水斗的清挖工作由各區負責,各區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定期進行清挖和淤泥的清運工作。同時,各區還負責海堤、河壩、河道、明溝、暗渠的維護。
各區政府負責轄區內道路的保潔工作,同時負責區內環境衛生、公廁產權管理和維護、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清運的定點、收費和管理等。
公路保潔換管家
城市建成區內公路保潔工作下放到區里,市交通委負責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將308國道、重慶路、臺柳路等所有城市建成區內的公路保潔工作交由所在區管理。
海濱風景區由市南管
市海濱風景管理處整建制劃歸市南區政府,其養護管理工作同時交由市南區政府負責。嶗山區段的濱海步行道由嶗山區政府管理養護,第二、第三海水浴場的養護管理由市南區政府負責。(記者
蘆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