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的這次流腦疫情中,發病者多是學生。安徽省衛生廳的有關人士介紹,這次流腦疫情中的“群體性”病例幾乎全在學校。
安徽省衛生廳衛生應急辦公室統計的數字表明,在2004年安徽省報告的傳染病疫情發病人員、食物中毒人員中,學生占到68.42%,學校成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易發地。這一現象提醒學校管理
者和學生、學生家長,一定要注意加強對傳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防范,保證孩子們的健康成長。
2004年,安徽省共報告和處理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90起,其中傳染病疫情36起,食物和職業中毒事件49起,嚴重影響公眾健康事件5起。在傳染病疫情中,有11起發生在學校,共發病864人,占全省報告重大傳染病疫情人數的95%。皖南某鄉鎮中學在一個月里連續發生兩起學生群體性衛生事件,數十名學生發病,其中有的出現抽搐、暈厥、休克等嚴重癥狀,雖然經排查、治療等措施后很快平息,但是在地方和學生家長中造成很大影響。
在全年報告的49起各類中毒事件中,有1180人發病,其中學生中毒發病的有566人,占47.97%,學校成了食品安全的薄弱環節。發生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是食物腐敗、食物加工不當和誤食有毒菌類。如某學校食堂出售變質米飯,導致44人發生蠟樣芽孢桿菌中毒;某中學食堂在加工四季豆時,沒有煮熟煮透,導致30名學生發生四季豆紅細胞凝集素中毒;皖北某私立學校食堂也因為四季豆加工不當導致124名學生集體中毒。
安徽省衛生廳有關負責人說,由于人口密集,活動集中,學生缺乏相關防范知識等原因,學校存在著發生各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誘因。因此,各級各類學校都應該加強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范,建立良好的公共衛生、食品衛生制度,改善相關設施條件,加強對教師、炊事員、學生進行傳染病防治、食品衛生方面的健康教育。鑒于學生中屢有群體性心因反應發生,提醒學校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心理衛生教育,提高學生應對外界影響的調適能力。
新華社供本報專稿
責任編輯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