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燃氣汽車保有量達到19萬輛,但在技術、標準等方面仍然存在許多問題——
鑒于2004版《汽車產業發展政策》的技術政策更加強調節能和環保,再加上2004年國內外石油價格的不斷攀升,燃氣汽車再次成為中國汽車業關注的熱點。
近年來,國內骨干汽車企業已陸續開發出單一燃料或雙燃料燃氣汽車和
大型公交車用發動機,并均已具備批量生產能力。國產高性能天然氣加氣站成套設備不僅部分替代進口,且有批量出口;清潔汽車關鍵零部件的技術水平和產業化能力明顯提高。另外,燃氣汽車專用部件、燃油汽車尾氣催化轉化器、油品質量及其添加劑等4個檢測基地也已相繼建立。
截至2003年底,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等16個城市被確定為清潔汽車行動的試點示范區。這16個重點推廣城市的燃氣汽車保有量達到19萬輛,已建成加氣站560多座。天然氣汽車已經占到燃氣汽車總量的40%以上。其中有近6萬輛燃氣汽車投入城市公交和出租車行業運營。雖然這些燃氣汽車只占城市汽車保有量的10%,但由于集中在城市區域往復行駛,總運行里程卻占40%到50%。
專家預測,燃油稅實施后,燃氣汽車有望在稅收上得到較大優惠。這正是燃氣汽車的優勢。
然而,燃氣汽車的排放優勢僅相對于化油器式發動機汽車而言,要使燃氣汽車達到歐Ⅲ、歐Ⅳ等更嚴格的排放標準,還必須大規模應用電控、缸內直噴、多點噴射、稀薄燃燒、增壓、催化轉化等技術。因此,讓燃氣汽車成為真正的清潔汽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目前發展燃氣汽車仍面臨諸多難題。一是標準規范欠缺。如目前車用液化石油氣加氣站和車用壓縮天然氣加氣站的設計規范、車用氣體燃料(LPG、CNG)等國家標準尚未完成;加氣站建設和燃料質量的保證上還存在較多的問題;此外,目前我國在用的19萬多輛燃氣汽車的專用裝置來自十多個國家,有幾十種品牌,所用儲氣瓶組合閥絕大多數為進口件。由于缺乏統一的標準,檢驗環節薄弱,不同程度上存在著安全隱患。
二是關鍵零部件的技術水平還有差距,環保效果不夠顯著。目前,國內尚屬先進的技術,在國外可能已行將被淘汰,如在我國還未開始采用的廢氣再循環,國際上早在1995年就已開發出來,現在已很成熟,早已實現產業化,且將有新的技術替代。
三是燃氣汽車加氣站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關鍵設備與產業化有待突破。
因此,專家建議我國燃氣汽車今后的發展重點,應放在全新的采用先進技術的單一燃料燃氣汽車上,尤其應注意提高燃氣汽車開發的科技含量,如采用電噴燃氣閉環控制、實現稀薄燃燒、附加三元催化器等,爭取達到歐洲Ⅲ號、歐洲Ⅳ號排放法規要求。
此外,我國還應加快制定燃氣汽車開發的統一標準,規范技術要求;研制燃氣汽車改裝裝置,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提高國產化率,降低改裝成本;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與加氣站設備的改進;繼續開展示范城市活動,完善考核指標和評價方法。
汪衛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