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1月26日介紹了浙江臺州黃巖區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李友星的先進事跡。在查處“億嘉房產”涉嫌改制時侵吞巨額國有資產的大案中,李友星面對曾在政府部門擔任領導干部、時任區政協常委的公司總經理陳熙的辱罵威嚇,臨危不懼,喊出了“怕死就不當紀委書記”的豪言壯語,并最終在區委書記的支持下,查處了包括黃巖
區區長、副書記、常務副區長等處級干部5人、科局級19人,違紀金額達4200多萬元的腐敗窩案。
“怕死就不當紀委書記”,這話聽著耳熟。在革命戰爭時期,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先烈們常常會以“怕死不當共產黨員”表明自己的堅定立場。今天,紀委書記依然要以“不怕死”來表明對腐敗分子的痛恨和反腐敗的決心,讓我們看到了人民衛士的清正廉潔、剛直不阿和大義凜然,也讓我們看到了腐敗分子的猖獗和反腐敗斗爭的白熱化,以及紀委書記置身復雜局面的險惡處境。
“不怕死”的紀委書記肯定是人民稱道、組織欣慰的好干部。但是,當紀委書記已經受到生命威脅的時候,我們有必要反思,腐敗分子憑什么膽敢揚言取紀委書記的人頭,甚至將暗殺紀委書記的狂言付諸行動?在和平時期,腐敗分子居然膽敢拿暴力和紀委書記作最后的較量,紀檢干部居然要像戰爭時期那樣拿“不怕死”來開展工作,這無疑反映了當前反腐敗工作的嚴峻形勢。
李友星通過艱苦卓絕的斗爭并最終查處腐敗窩案的案例,為我們解讀紀委書記的險惡處境提供了一個值得剖析的標本!皟|嘉房產”總經理陳熙之所以能輕而易舉在改制中侵吞4200多萬元的國有資產,就在于包括區長、副書記、常務副區長及大批科級干部的暗中相助。曾在政府部門擔任領導干部的“億嘉房產”公司總經理陳熙不僅靠卑劣手段攫取國有資產,竟然還能擔任區政協常委,這種現狀讓我們看到,一旦權力向資本稱臣,權力持有者甚至可以以手中持有的政治資源向資本進行“饋贈”。
權力資本與貨幣資本的結盟,成了李友星面對的無比強大的對手。當然,李友星終于在區委書記的支持下戰勝了對手。正義終于戰勝邪惡,這使李友星冒著生命風險的斗爭得以圓滿結局。但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是,如果區委書記也被收買,那李友星的結局豈不堪憂?如果我們把反腐敗工作的成效都寄托在當地主要領導的清白和勇氣上,這種希望是不是有些太過于主觀?
國有資產在改制過程中嚴重流失以及引發的權錢交易行為,已成為反腐敗領域中一種比較突出的現象。幾乎在所有的國企改制腐敗案中,都有資方和地方官員共同瓜分國有資產的現象,其原因均在于地方官員的權力未能得到規范和制約。而權力資本一旦與貨幣資本相勾結,就會為反腐敗工作增添非常大的難度。李友星以“不怕死”的誓言為精神支柱,從一個側面見證了權力資本進入國企改制領域的可怕,以及權力與資本相勾結為反腐敗工作帶來的沉重壓力。
反腐敗的核心在于建立規范有序的權力運行機制。孤膽英雄的壯志豪情是值得欽佩的,但是,反腐敗工作的目的,絕不是造就越來越多的像李友星那樣的孤膽英雄。因此,我們在向李友星致以深深敬意的同時,也期盼能從完善權力運行機制入手,杜絕權錢交易行為的發生。唯有規范的權力運行機制,才能使“不怕死”的紀委書記免去性命之憂,并最終消除腐敗行為生存的土壤。(作者:朱述古)
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