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經營環境的進一步改善,和我國與WTO規則日漸對接,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兩稅合并的呼聲日漸高漲。在前不久召開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財政部部長金人慶強調,做好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稅法合并方案的研究和相應準備工作,是2005年全面深化財稅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
兩稅合并時機已成熟
“中國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的時機已經成熟”。在日前舉行的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上,財政部副部長樓繼偉發表了如是看法。
首先,目前我國的財稅狀況為推行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合并,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據統計,2004年我國財政增收5500億元,比預算增加了3600億元;商務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04年1月至12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達606.3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3.32%;另據國家稅務總局公布的資料稱,2004年全國稅收增收5256億元,增收額實現歷史性突破。
其次,目前外資企業在所得稅上享受“超國民待遇”,比內資企業的有效稅率低10-12個百分點。有專家認為,“內外有別”的政策,對于目前處在同一競爭平臺上的內資企業來說“有失公平”。除稅率不同外,內外資企業稅的稅基也不同。不同所有制企業實行不同的所得稅法,給稅收征管帶來困難,也是需對現行稅制進行改革的原因之一。
合并方案細則尚在推敲
盡管兩稅合并方案的研究和相應準備工作已相當充分,但有權威人士透露,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合并草案肯定無法提交到今年3月份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進行審讀。因為按照立法程序,一部新稅法要經過包括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內的三次審讀后,才會正式確立。
由于一些部委和跨國公司有不同意見,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合并草案有可能會做出一些調整。有可能的調整之一是,為了安慰外資,對外資稅收優惠政策的過渡期有可能會延長,延長時間可能達到10年;有可能的調整之二是,在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合并的方案中,對外資企業的稅收外優惠將在新法中盡量保留。
據透露,在研究內外稅法合并方案時,考慮了采取一系列過渡措施,即:一保留,二擴大,三替代,四減少。“保留”是指外商從事農牧漁項目及港口、鐵路、碼頭、電站、水利等行業,原來給予減免的,繼續給予減免;“擴大”是指企業研發的投入部分,允許加計20%列入成本;“替代”是指原本只在高新技術開發區才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的政策,將按行業擴大到任何地區;“減少”是指對投資生產有關環境保護、節約能源、安全生產等專用設備的外資企業,給予稅收抵免政策。
據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有關人士近日透露,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稅法合并方案的研究和準備工作正在進行,目前改革的具體時間表尚未確定。(記者 張然)
特約編輯:舒薇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