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1月22日專電(朱莉、鄧平洋)目前,大多數小學生的寒假都已開始,同時,各類假期補課活動也如火如荼地展開了。專家提醒,一些家長和學生補課目的不明、盲目跟風,勢必造成錢財浪費,補課效果事倍功半的惡性循環。
家住在哈爾濱市道外區的沈雪薇小朋友是
五年級的學生,放假已近十天,沈雪薇每天用十幾分鐘完成老師布置的寒假作業,便是看電視,找同學玩。但現在能陪她玩的小朋友已越來越少了,原來她的伙伴大多上了假期補習班。看著天天窩在家里無所事事的女兒,沈雪薇的媽媽終于忍不住了,她替雪薇也報了一個班,每天四個小時,英語和數學各兩小時,每小時十元。當記者悄悄問雪薇想不想去時,她想了想說:“媽媽叫我去我就去。”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許多家長和孩子并不想補課,或是補課的態度并不很明確,只是因為假期較長,孩子沒事可做,又聽說別的孩子都在補課,產生“跟不上班”的害怕心理才去補的。根據黑龍江省青少年研究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有20.6%的孩子不愿意參加家長報的輔導班,還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孩子對于家長報的輔導班沒有什么反應,僅僅是順從。
黑龍江省青少年研究所副所長呂杰說,我們要理解家長和學生的害怕心理,“一放假,別的孩子都報這個或那個補習班、特長班,自己的孩子不報,唯恐新學期跟不上,或是以后沒什么特長,競爭不過別的孩子。”呂老師介紹說,目前小學生假期補課的內容,大體可分為文化類和藝術特長類的,前者主要是英語數學,如EEC英語班,新概念英語班,奧數班;后者則主要是音樂美術,也有一些棋類和球類的。按照目前市民的消費能力和未來升學的壓力,大多數小學生選擇的都是文化類課程補習。
但呂杰同時表示目前小學生假期補課是事倍功半。他認為,“小學的課程并不難,只要孩子智商正常,應該沒問題。學習不好,主要是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和學習興趣的問題。”他認為大多數的文化類補習都是提前學習和重復學習,對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態度并沒有什么幫助,還有可能使孩子產生反抗、厭學情緒,形成惡性循環,影響到平常的學習。
對于藝術特長班,呂老師認為最重要的是在學習過程中要堅持,“不能這學期學這個,下學期學那個。”
呂老師呼吁家長讓孩子在假期多參加社會活動,多出去旅游,增加見識。他認為在這方面,一些家庭條件差的學生反而做的可能更好些,因為“他們接觸社會的機會更多,更能自立,更知道奮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