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將召開的廣東省政協九屆三次大會上,省民盟將提交的一份提案指出,一些地方政府為吸引投資,對企業是否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睜只眼閉只眼。更有甚者,個別地方政府以不用為工人買社會養老保險作為吸引外資的優惠條件。(1月18日《南方日報》)
養老保險是什么?是職
工在有能力工作期間,所供職單位必須依法為其繳納的法定資金,是職工退休后的養老錢、救命錢,是社會穩定的安全閥。無論是經濟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對養老保險大都實行強制政策,我國對此也有非常嚴格的法律規定。交不交養老保險,沒有任何可商量的余地。
個別政府亮“絕招”,將不用買養老保險作為吸引外來投資的優惠條件,那么,外商真的那么看重這點勞動力成本嗎?前不久,在廣州召開的“中博會”上,一些世界500強企業負責人說,他們眼中的投資環境,依次為“配套能力、市場、政府服務、勞動力價格”。
顯然,個別政府之“絕招”,是對投資環境的片面理解與誤讀。個別地方政府如此,雖然也能吸引來一部分投資,但卻是以犧牲法律、犧牲公平正義、犧牲職工合法權益為代價。
如今,通過提高勞動者待遇,增強企業吸引力、凝聚力,樹立良好市場形象,已成為國內外眾多企業的共識。在這種情況下,地方政府靠犧牲職工利益,根本就難以引來有責任感的企業。如果外來投資僅僅能增加GDP,而不能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為職工帶來幸福生活,這樣的投資,于百姓何益?(青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