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報記者孫秀紅濟南報道
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個點構成一個平面。平面可以無限延伸,但最終都離不開這三個點。
現在,山東正在勾畫這樣一個平面:濟南、煙臺、菏澤被當作三個點,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則是三點力求勾畫出的“平面”。這是山東經濟版圖上一個不同于以往的全新平面,如何勾畫而出?在
1月17日召開的山東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韓寓群省長代表省政府做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實現三個突破———東部突破煙臺、中部突破濟南、西部突破菏澤。
東中西聯動
“去年菏澤經濟增長速度在1990年以來首次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在人代會討論現場,許多菏澤代表把《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句話作為重點畫上了圈。
毫無疑問,這是最讓菏澤振奮的一句話。“‘突破菏澤’戰略實現了首年開門紅”,山東省人大代表、菏澤市委書記陳光說。在總結快速發展的經驗時,陳光認為,“突破菏澤”戰略是菏澤加快發展的最強大動力。在這一戰略下,去年菏澤實施了“百個項目進菏澤”、“西輸東接”工程,落實了一批“東西聯動項目”,去年11月,山東省又做出全省8個經濟強市扶持菏澤8個縣區發展的大力度措施。在這些政策支持下,菏澤今年將確保再上一個新臺階。
經濟欠發達地區菏澤的突破讓山東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充滿了希望。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部騰飛,最近的幾年里,我國的經濟發展戰略發生了這樣的轉變。如同全國經濟格局縮影的山東,對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認識,和全國以及許多省市一樣,也在悄悄改變,在提出“突破菏澤”加快山東西部落后地區的經濟發展策略后,又提出了“突破濟南”、“突破煙臺”,東中西聯動促進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戰略。
對“三個突破”,山東省委、省政府認為是“統籌區域經濟發展邁出的新步伐”。人口多、面積大的菏澤是山東省西部欠發達地區的縮影,山東要在本世紀頭20年建設全面小康社會,西部是難點與重點。“突破菏澤”,可以激勵周邊同樣是山東欠發達地區的聊城、德州、濱州、臨沂等市。濟南,作為山東省省會,可以利用輻射帶動作用,承東啟西,沒有濟南的承轉,山東東部的優勢就無法輻射到西部。“突破濟南”同時可以帶動山東中部城市淄博、泰安、萊蕪的發展。“突破煙臺”的意義,用山東省委書記張高麗的話說就是,讓這個全國最早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的地區加快發展步伐,實現超常規發展,雖不能趕超山東的龍頭青島,但亦不能落后于同處膠東半島的威海,更不能讓其經濟增長速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如此,山東半島制造業基地中的三個城市青島、煙臺、威海就可以并駕齊驅、相得益彰地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了。
據了解,在“突破濟南”的戰略下,去年濟南不僅城市變靚了,而且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大幅增長:GDP、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分別達到1618.9億元、315億元、650億元,分別增長15.6%、20.9%和28.9%,今年的目標則是,以上三項指標增長速度分別達到14%、15%、30%。
對濟南的變化,山東省委書記張高麗這樣評價:“山東的2004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濟南的2004年更是不平凡的一年。”他認為,濟南的發展變化為山東增了光,添了彩。
煙臺,這個經濟基礎較好的城市,一度深感“標兵越來越遠,追兵越來越近”,陷入前有青島、后有威海的尷尬境地,但在“突破煙臺”戰略的鞭策下,去年也實現了山東省政府為其提出的目標,經濟增長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兩個百分點,在14個沿海開放城市中的經濟增長速度由第七位上升到第一位。
舉重若輕尋求突破
如同全省經濟厚積而薄發一樣,三個肩負重任的城市正在第一年良好發展勢頭的基礎上,謀求平穩快速突破。
第一年即實現省政府提出的目標的煙臺,今年確立的目標是“趕超發展”。趕是趕近鄰青島,超是超遠在千里之外的另一個汽車制造業基地長春。對此目標,煙臺市委常委、經濟技術開發區書記王秀臣的看法是,雖然煙臺不與青島在一個重量級上,但煙臺的幾個大項目如海陽核電、八角港、煙大輪渡、汽車配套企業等正在建設或即將開工的項目,將為煙臺的經濟發展注入強大的后勁。煙臺汽車,在上汽40億元零部件項目落地后,配套能力會很快接近長春一汽。
為山東增光添彩的濟南今年將有更多的突破,山東省人大代表、濟南市市長鮑志強提出,將在經濟結構調整、三農問題、區域經濟發展、招商引資、生態城市建設、社會事業發展六個方面實現大的突破,力求建立平安幸福文明的和諧社會。而突破濟南的重中之重是突破工業,據悉,由濟南市經委組織實施的工業發展規劃已悄然實施。濟南將用5至10年,建設汽車、電子信息、石化化纖、機械裝備等對濟南工業發展具有較強支撐帶動作用的四大產業鏈,實現濟南工業的集聚效應。同時,形成對周邊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
張高麗書記則把濟南的突破提升到了全省的高度。他認為,濟南代表的是山東的形象,所以,突破濟南除了發揮省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外,省委、省政府還要把濟南的工作擺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在政策、資金、體制方面給予支持。
菏澤,這個農業大市今年的突破思路依舊是“重點突破、工業興市”。去年,菏澤第二產業增加值的比重提高了3%,對此,陳光非常興奮,他說,如果明后兩年,菏澤第二產業的比重能夠增加3%,則到2007年菏澤的工業化水平就能達到全省目前的平均水平———52%,進入工業化發展的中期階段。工業強,可以以工促農、以工帶農、以工幫農、以工建農,帶動農業產業化,這是反彈琵琶戰術。
“建立有生機、活力的市場機制,這是最重要的,如此,產業運作、經濟結構調整、城市建設等就可以舉重若輕。”對“突破濟南”,張高麗書記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他認為,利用好機制,可以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可以舉重若輕地實現改革,而這正是濟南的“軟肋”。事實上,張高麗的建議不僅適用于濟南,對菏澤、煙臺而言,建立有生機、活力的市場機制同樣重要。
責任編輯:趙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