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1月18日專電(記者秦亞洲)
突破了重重壁壘的性教育,終于擊碎了千年來保守教育體制的禁忌而登堂入室。性知識教育在我國已呈星火燎原之勢。但是作為規范性行為的性道德的教育卻僅有燭光之明。人們難免擔憂,這種“瘸腿”的性教育將走向何
方?
性教育面臨新挑戰
近年來,性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北京、上海和杭州等地將性教育列入教材,受到了學生及其家長的歡迎。其他地方通過多種形式普及性知識的同時,也將性教育走進課堂列入日程。
然而,剛剛突破了重重壁壘的性教育又面臨新的挑戰——缺乏性道德的性教育很可能使人們、尤其是青少年誤入歧途。
無論是呈低齡化趨勢的婚前性行為,還是日益嚴重的學生墮胎,這些不該綻開的惡之花,從個案發展為一種現象,僅僅歸咎于缺乏正確或者足夠的性知識,難免太過武斷。
有學者指出,性行為的泛濫在于缺乏正確的性道德教育,性道德觀念的缺席和性教育中“一條腿”走路的病態,是目前青少年性行為失范的根源。
性道德缺失釀成苦果
貴州省性學會會長清成言說:“我國傳統文化中長期對性的禁錮,使人們在突如其來的大量魚龍混雜的性知識面前不知所措。如果沒有性道德的約束,勢必造成一系列社會問題,青少年首當其沖。”
實際上,不僅僅是青少年,我們整個社會正在品嘗性道德缺失的苦果。鋪天蓋地的治療性病廣告,不斷增多的艾滋病患者和親子鑒定,都在昭示著曾經犯下的錯誤。
貴陽醫學院教授陳虹說:“我曾接診過一個13歲懷孕的女孩,在她姑姑的陪同下前來做手術。17歲至20歲的姑娘做人工流產更是屢見不鮮。這些天真的孩子如此早孕,表面上看是缺乏性知識,根本上看是沒有基本的是與非的概念。”
我國醫學家吳階平早在1987年就指出,性作為生命中自然而健康的組成部分,除了生理和心理層面的考慮外,更被賦予了社會道德和精神倫理等更多內容。
誰在從事性教育
金濤這個名字,在貴州幾乎等同于性教育。從1995年至今,這位原省人民醫院婦產科醫生,通過貴州省經濟廣播電臺《專家談性》,推廣性教育整整10年了。節目剛開始的時候,有人寫信打電話,指責金濤是在引誘孩子們犯罪。但是現在,這個每晚11:30分開始的節目,伴隨著很多人,尤其是大中專學生度過每天最后的時光。
“對這個節目的態度由恐懼到接受的轉變,正說明人們思想的進步和開放。但是,開展更加深入的性教育依然困難重重。”金濤說,“當整個社會都在壓抑或者故意回避孩子們對自身變化懷有的天然的好奇和困惑的時候,我們能期待這些心靈上備受煎熬的孩子們,具備怎樣的性心理和性道德?”
從2004年8月起,金濤開始在貴州一些高校巡回演講,在座無虛席的禮堂里大聲的談性,教育學生如何規避錯誤,對自己也對他人負責,經久不息的掌聲響徹校園。
多年來,金濤一直盼望著將他所致力的包括性道德內容的規范性教育推廣到中學,但鑒于學校、家長等多方面的阻力,一直未能成形。“我一個人單槍匹馬,沒有同盟軍。我感到很孤獨!”
呼喚“交通規則”
有人把性比作車,把性道德比作交通規則。人們要想駕“車”行駛,就必須遵守“交通規則”以確保正常的秩序。
我國正在嚴厲查禁淫穢書刊,打擊色情網站,但是,多渠道的信息傳播和思想的開放,使成年人的道德意識都不可避免地產生碰撞,何況那些涉世不深的孩子。要想真正抵制過早的誘惑,青少年必須在心中有一堵“防火墻”。
貴陽六中副校長劉衍麗說,科學的性教育,不僅僅要傳授性生理、預防性病和防止懷孕等基本知識,更應該包括性道德、性倫理等更加豐富、更有助于塑造健康人格的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