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1月13日電 西安日報報道,最近,各個大中小學校都進入了期末考試的階段,大學的一些科目考試被不少的學生認為成了一塊“雞肋”。
很多大學生表示,原以為到了大學應該是考察學習的綜合能力和成果,但發(fā)現(xiàn)大學的一些考試比在中學時更加強調死記硬背,而且有時碰到了“好老師”,考試前劃一劃題,
突擊背一背效果往往比兢兢業(yè)業(yè)學一學期的還要好。據(jù)記者了解發(fā)現(xiàn),這種情況在一些文科學生中情況就更為嚴重。一位將要畢業(yè)的高年級學生給記者分析,因為考試前的漏題、考試中的作弊,許多學生平時對這些功課也就不重視,都想著考試前再背,考試前也就想盡辦法纏著老師劃范圍,要考題,久而久之,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
一位長期從事高校教育的老師告訴記者,在一些大學,教學觀念、手段的落后和教學內容的脫離實際,考試內容的教條僵化和評價方式的刻板單一,是導致學生大面積作弊的根本原因。而現(xiàn)在許多學校考試成績又和數(shù)目不菲的獎學金掛鉤,出現(xiàn)了不少的“人情分”,所以提高部分老師的師德也是考試公正的關鍵。(楊斌鵠侯小燕)
特約編輯:張慶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