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昨天上午,市委、市政府在開發區召開全市大企業集群發展工作會議,總結交流我市大企業集群發展的做法和經驗,研究部署新形勢下加快大企業集群化發展的措施。會議強調,企業集群發展是青島走向國際化、工業化、現代化的一條必由之路,必須從更高層次上深化對大企業集群發展
戰略意義的認識,主動通過集群的方式,推動我市經濟發展進入一個新時期。
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杜世成,市委副書記、市長夏耕分別作重要講話。
市委副書記、副市長崔錫柱主持會議。市委副書記張若飛、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徐長聚、市政協主席張旭升出席會議。
杜世成強調,進入新世紀,“集群”這一概念正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所認識,并向企業集群、區域集群、國家集群的方向發展。集群不是水平的擴張,而是通過品牌+品牌的方式實現上下關聯企業的配套發展;不是自我的發展,而是通過引進和合作,尋找高端企業而形成的集群。集群化發展應當體現為資本的集群、管理的集群、技術的集群和市場網絡的集群,最終歸結為形成有利于增強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集群。
杜世成指出,集群化是大企業、品牌企業實現更高層次發展最具戰略意義的選擇,也是一個地區構建經濟體系的戰略選擇。青島在推進國際化、工業化進程中,要真正堅持科學發展觀,構建起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結構,必須實施集群戰略。當前青島在發展中面臨著四個重大戰略選擇:一是必須自覺堅持走高新技術發展道路,二是努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三是大力發展民營企業,四是加快推進集群化發展。我市實施企業集群化發展一年多來,以海爾為代表的一批大企業走集群化發展道路,取得顯著成效,為下一步的發展開了一個好頭。走集群化發展道路,首先需要打造品牌,然后實施品牌擴張,最后通過品牌集聚形成品牌集群。青島擁有眾多大企業和知名品牌,還有一批成長中的企業正在形成自己的吸引力,同時我們的城市環境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內外有識之士前來發展,應當說現在天時、地利、人和都已具備,因此必須抓住機遇,下定決心,加快實現集群化發展。
杜世成指出,各級各部門都要把集群化發展作為青島走向國際化、工業化、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在工作中緊緊抓住。企業要把實現集群化作為自身發展的需要、作為對區域經濟發展多作貢獻的需要,自覺主動地抓緊抓好。全市所有大企業都要圍繞集群化的大目標,認真研究如何通過多種方式培育集群、融入集群。各區市、各部門都要創造環境,制定政策,千方百計推進集群化發展,努力把青島的希望和建設大工業基地的目標牢固地建立在集群基礎之上,推動青島早日成為全國重點中心城市。
夏耕指出,大企業作為推動我市經濟發展的支柱,在推進產業集群戰略實施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市委提出努力培育六大產業集群一年多來,全市上下圍繞六大產業集群抓招商、抓項目、抓調整,成效明顯,以大企業為龍頭的產業集聚和發展,產生了巨大的產業吸引力和滾雪球效應,并形成了國家級項目集中、大企業主導格局形成、名牌帶動效應突出的特點。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進入新世紀以來,全國各地特別是沿海省市,產業集群培育力度都在加大,發展速度在加快。與先進地區相比,我們在產業集群的規模、層次、水平等方面還存在不小的差距,表現在產業集群發育程度不高,大多數產業集群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對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的開發不夠;民營大企業不多等。
夏耕指出,要進一步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推動產業集群加速發展。一是加強規劃引導。與企業協調,抓緊編制產業集群發展的相關規劃,注意充分體現市場化原則。二是加大財稅、土地使用、發展、配套等方面政策的支持,抓緊落實,盡早實施。三是改進政府服務,進一步向服務型轉變,突出落實好對大企業的“直通車”服務。四是營造良好環境氛圍。包括依法、公開的政務環境,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等。同時,圍繞推進產業集群化發展戰略,企業要多考慮在本地配套,要繼續把打造品牌作為企業發展的主導方向,民營企業要在產業集群發展中做大做強,企業家要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崔錫柱對會議的貫徹落實提出要求。他指出,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抓住機遇,積極參與。要切實把工作重點放到改善發展環境上來,努力營造更好的經濟發展環境。要強化監督檢查,全力抓好落實。
海爾集團、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即發集團先后介紹了企業集群發展的有關情況。
會議開始前,與會同志參觀了位于開發區的海爾工業園區,實地感受了海爾的集群發展情況。
市委常委、秘書長張澤忠,市委常委、嶗山區委書記李增勇,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王書堅,副市長于沖、羅永明、吳經建、張元福、胡紹軍出席會議。
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吳強出席會議。
出席會議的還有各區市、市有關部門和60多家企業的主要負責同志。(本報記者王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