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稱,2005年我國財政政策的核心詞是“穩健”,而不是“中性”,此間曾存有爭議。他說,財政部領導層一開始提出了中性導向的財政政策,另外一些部門不贊成,最后妥協的結果,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一錘定音,落實的字眼為“穩健”!斑@個表述比較含蓄,比較大眾化,比較有彈性,社會公
眾容易理解,政府的姿態就是穩穩當當把這個事情處理好!彼f,
不過,賈康認為,無論怎么表述,實際的政策內容在這個過程中沒有改變,基本的要領就是財政政策要在總量上由原來的擴張轉為松緊適度,要把國債和赤字的規模下調,在結構上作為政策實施的著力點,有保有控,有保有壓,在財政改革、稅制改革方面積極進取,“這是穩健財政政策的核心內容”。
他表示,2005年的財政政策將是2004年實行的新一輪宏觀調控的繼續。與之區別,在2003年以前,總體的政策定位叫做“積極的財政政策”,或者按照經濟學的語言來說,是一種擴張性的財政政策。2004年之后以經濟運行新階段的通貨膨脹為主要防范目標,財政政策從擴張的力度上明顯下調,更多地注重有保有控,積極推進改革的事項,在有關管理部門的掌握上,要掌握好轉彎但不急轉彎,剎車但不急剎車。
賈康是在昨天在京舉行的“2005宏觀經濟引導力”論壇上談及此問題的。他同時預測,在2005年,財政政策將做出如下方面調整:在總量方面,長期建設國債的安排規模和赤字規模都要下調;在結構方面,國家產業政策和經濟技術政策已經明確區別對待的會相應有所體現,比如國土整治、環境保護、三農問題的解決;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科教興國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保障和國防等,都在序列安排上靠前。
他同時認為,在總量控制赤字、增收節支方面會非常重視深化改革,2005年是改革之年:包括東北已經率先啟動的增值稅轉型要推到更大的范圍,盡快促使各方取得共識,起動并軌的程序;在政策體制方面,現在在各地已經實驗的“省管縣”還會得到積極的鼓勵;在財政管理方面,預算的綜合化、全程監督的管理方式,政策采購制度的進一步改革等等,包括稅費改革等方面的進一步深化都會成為重點事項。(記者
王磊)
特約編輯:舒薇霓